<wbr id="plj9t"><ins id="plj9t"></ins></wbr>
<nav id="plj9t"><listing id="plj9t"></listing></nav><em id="plj9t"><source id="plj9t"><option id="plj9t"></option></source></em>
  • <form id="plj9t"></form>
    <form id="plj9t"></form>
    <nav id="plj9t"><listing id="plj9t"></listing></nav>
    1. <form id="plj9t"><th id="plj9t"><track id="plj9t"></track></th></form>

      1. <nobr id="plj9t"><th id="plj9t"><noscript id="plj9t"></noscript></th></nobr>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發表時間:2025-05-07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集合13篇)。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1

        1.原電池的定義

        電能的把化學能轉變為裝置叫做原電池。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將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還原劑失去的電子經過導線傳給氧化劑,使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兩個電極上進行,從而形成電流。

        3.構成條件

        兩極、一液(電解質溶液)、一回路(閉合回路)、一反應(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

        4.正負極判斷

        負極:電子流出的極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一般較活潑的金屬做負極

        正極:電子流入的極為正極,發生還原反應,一般較不活潑金屬做正極

        判斷方法:

        ①由組成原電池的兩極電極材料判斷:一般是活潑的金屬為負極,活潑性較弱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為正極。

        注意:Cu-Fe(Al)與濃HNO3組成的原電池以及Mg-Al與NaOH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例外。

        ②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動方向判斷:電流是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流動方向是由負極流向正極。

        ③根據原電池兩極發生的變化來判斷:原電池的負極總是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其正極總是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

        ④根據現象判斷:溶解的電極為負極,增重或有氣泡放出的電極為正極

        ⑤根據離子的流動方向判斷:在原電池內的電解質溶液,陽離子移向的極是正極,陰離子移向的極是負極。

        5.電子、電流、離子的移動方向

        電子:負極流向正極

        電流:正極流向負極

        陽離子:向正極移動

        陰離子:向負極移動

        6.電極反應式(以銅-鋅原電池為例)

        負極(Zn):Zn-2e-=Zn2+(氧化反應)

        正極(Cu):Cu2++2e-=Cu(還原反應)

        總反應:Zn+Cu2+=Zn2++Cu

        7.原電池的改進

        普通原電池的缺點:正負極反應相互干擾;原電池的電流損耗快。

        ①改進辦法:

        使正負極在兩個不同的區域,讓原電池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分開進行反應,用導體(鹽橋)將兩部分連接起來。

        ②鹽橋:

        把裝有飽和KCl溶液和瓊脂制成的膠凍的玻璃管叫做鹽橋。膠凍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③鹽橋的作用:

        鹽橋是溝通原電池兩部分溶液的橋梁。鹽橋保障了電子通過外電路從鋅到銅的不斷轉移,使鋅的溶解和銅的析出過程得以繼續進行。導線的作用是傳遞電子,溝通外電路。而鹽橋的作用則是溝通內電路。

        a.鹽橋中的電解質溶液使原電池的兩部分連成一個通路,形成閉合回路

        b.平衡電荷,使原電池不斷產生電流

        ④鹽橋的工作原理:

        當接通電路之后,鋅電極失去電子產生鋅離子進入溶液,電子通過導線流向銅電極,并在銅電極表面將電子傳給銅離子,銅離子得到電子變成銅原子。鋅鹽溶液會由于鋅溶解成為Zn2+而帶上正電,銅鹽溶液會由于銅的析出減少了Cu2+而帶上了負電,從而阻止電子從鋅片流向銅片,導致原電池不產生電流。

        鹽橋中的鉀離子進入硫酸銅溶液,鹽橋中的氯離子進入硫酸鋅溶液,使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鋅溶液均保持電中性,使氧化還原反應得以持續進行,從而使原電池不斷產生電流。

        【說明】鹽橋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氯化鉀的流失,需要在飽和氯化鉀溶液中浸泡,以補充流失的.氯化鉀,然后才能正常反復使用。

        ⑤原電池組成的變化:

        原電池變化:改進后的原電池由兩個半電池組成,電解質溶液在兩個半電池中不同,兩個半電池中間通過鹽橋連接。

        改進后電池的優點:原電池能產生持續、穩定的電流。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2

        1、組成元素、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氨基酸的種類取決于R基

        2、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20多種

        3、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肽鍵的書寫方式

        有幾個氨基酸就叫幾肽

        肽鍵的數目=失去的水=氨基酸數目-肽鏈條數(鏈狀多肽)

        環狀多肽肽鍵數=氨基酸數=失去的水

        分之質量的相對計算:蛋白質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數-18(氨基酸-肽鏈條數)

        4、蛋白質種類多樣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序以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酸DNA,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每條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RNA是由堿基(A、G、C、U),磷酸,核糖組成,DNA是由堿基(A、G、C、T),磷酸和脫氧核糖組成

        追答: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所以核苷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苷酸(DNA基本組成單位)和核糖核苷酸(RNA基本組成單位)所謂的堿基(一般叫含氮的堿基)有6種{A(腺嘌呤)、C(胞嘧啶)、G(鳥嘌呤)、T(胸腺嘧啶)、U(尿嘧啶)}。組成DNA的堿基有ACGT組成RNA的堿基有ACGUT是DNA所特有的,U是RNA所特有的。兩者共有的有ACG。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3

        1、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1)反應熱的概念:

        當化學反應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時,反應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稱為該反應在此溫度下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用符號Q表示。

        (2)反應熱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

        Q>0時,反應為吸熱反應;Q<0時,反應為放熱反應。

        (3)反應熱的測定

        測定反應熱的儀器為量熱計,可測出反應前后溶液溫度的變化,根據體系的熱容可計算出反應熱,計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體系的熱容,T1、T2分別表示反應前和反應后體系的溫度。實驗室經常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2、化學反應的焓變

        (1)反應焓變

        物質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質固有的性質,可以用稱為“焓”的物理量來描述,符號為H,單位為kJ·mol-1。

        反應產物的總焓與反應物的總焓之差稱為反應焓變,用ΔH表示。

        (2)反應焓變ΔH與反應熱Q的關系。

        對于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若反應中物質的能量變化全部轉化為熱能,則該反應的反應熱等于反應焓變,其數學表達式為:Qp=ΔH=H(反應產物)-H(反應物)。

        (3)反應焓變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

        ΔH>0,反應吸收能量,為吸熱反應。

        ΔH<0,反應釋放能量,為放熱反應。

        (4)反應焓變與熱化學方程式:

        把一個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和反應焓變同時表示出來的化學方程式稱為熱化學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化學式后面要注明物質的聚集狀態:固態(s)、液態(l)、氣態(g)、溶液(aq)。

        ②化學方程式后面寫上反應焓變ΔH,ΔH的單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應溫度。

        ③熱化學方程式中物質的系數加倍,ΔH的數值也相應加倍。

        3、反應焓變的計算

        (1)蓋斯定律

        對于一個化學反應,無論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焓變一樣,這一規律稱為蓋斯定律。

        (2)利用蓋斯定律進行反應焓變的計算。

        常見題型是給出幾個熱化學方程式,合并出題目所求的熱化學方程式,根據蓋斯定律可知,該方程式的ΔH為上述各熱化學方程式的ΔH的代數和。

        (3)根據標準摩爾生成焓,ΔfHmθ計算反應焓變ΔH。

        對任意反應: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4

        1、定義: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2、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本質區別:

        電解質——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

        非電解質——共價化合物

        注意:

        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屬于非電解質

        ③強電解質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電離,故BaSO4為強電解質)——電解質的強弱與導電性、溶解性無關。

        3、電離平衡:

        在一定的條件下,當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結合成分子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這叫電離平衡。

        4、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A、溫度:電離一般吸熱,升溫有利于電離。

        B、濃度:濃度越大,電離程度越小;溶液稀釋時,電離平衡向著電離的方向移動。

        C、同離子效應:在弱電解質溶液里加入與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電解質,會減弱電離。

        D、其他外加試劑:加入能與弱電解質的電離產生的某種離子反應的物質時,有利于電離。

        5、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用可逆符號弱酸的電離要分布寫(第一步為主)

        6、電離常數:

        在一定條件下,弱電解質在達到電離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跟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的比是一個常數。叫做電離平衡常數,(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堿。)

        7、影響因素:

        a、電離常數的大小主要由物質的本性決定。

        b、電離常數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受濃度變化影響,在室溫下一般變化不大。

        C、同一溫度下,不同弱酸,電離常數越大,其電離程度越大,酸性越強。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5

        鹵族元素

        1遇淀粉變藍的物質I2(碘水、碘酒)

        2使淀粉—KI溶液變藍的物質Cl2

        3的含氧酸HClO4

        4最穩定的氣態氫化物HF

        5描述下列實驗現象:

        (1)銅絲在氯氣中燃燒(2)H2在Cl2中燃燒(3)CH4與Cl2混合光照(1)產生棕_的`煙

        (2)產生蒼白色的火焰(3)黃綠色變淺,瓶內壁有油狀液滴

        6漂的有效成分Ca(ClO)2

        7檢驗Cl-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6

        1、1~4個碳原子的烴,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

        液態烴(如苯、汽油)、鹵代烴(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難溶于水;苯酚在常溫微溶與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烴、酯、一氯烷烴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烴、多鹵代烴、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碳碳叁鍵)的有機物。CCl4、氯仿、液態烷烴等。高二化學有機化學基礎5、和碳碳鍵的有機物、酚類(苯酚)。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7

        一、濃硫酸“五性”

        酸性、強氧化性、吸水性、脫水性、難揮發性:

        化合價不變只顯酸性

        化合價半變既顯酸性又顯強氧化性

        化合價全變只顯強氧化性

        二、濃硝酸“四性”

        酸性、強氧化性、不穩定性、揮發性:

        化合價不變只顯酸性

        化合價半變既顯酸性又顯強氧化性

        化合價全變只顯強氧化性

        三、烷烴系統命名法的步驟

        (1)選主鏈,稱某烷

        (2)編號位,定支鏈

        (3)取代基,寫在前,注位置,短線連

        (4)不同基,簡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烴的系統命名法使用時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①最簡化原則

        ②明確化原則,主要表現在一長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長”是主鏈要長,“一近”是編號起點離支鏈要近,“一多”是支鏈數目要多,“一小”是支鏈位置號碼之和要小,這些原則在命名時或判斷命名的正誤時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氧化還原反應配平

        標價態、列變化、求總數、定系數、后檢查

        一標出有變的元素化合價;

        二列出化合價升降變化;

        三找出化合價升降的最小公倍數,使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的.系數;

        五平:觀察配平其它物質的系數;

        六查:檢查是否原子守恒、電荷守恒(通常通過檢查氧元素的原子數),畫上等號。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8

        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

        ①物理性質:通常是黃綠色、密度比空氣大、有刺激性氣味氣體,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學性質:氯原子易得電子,使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氯氣與金屬、非金屬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一般作氧化劑。與水、堿溶液則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

        拓展1、氯水:氯水為黃綠色,所含Cl2有少量與水反應(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質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還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種具有強氧化性(能殺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變成HCl和O2)的弱酸。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鹽比次氯酸穩定,容易保存,工業上以Cl2和石灰乳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須和酸(或空氣中CO2)作用產生次氯酸,才能發揮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氣味,氣體,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氣大

        ②化學性質:

        a、酸性氧化物:可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亞硫酸(中強酸):SO2+H2OH2SO3可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紅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種暫時性的漂白

        c、具有還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9

        1兩種氣體相遇產生白煙NH3遇HCl

        2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產生氣體氣體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3檢驗某白色固體是銨鹽的方法加入濃NaOH溶液并加熱,產生刺激氣味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固體為銨鹽。

        4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時加入Cu.銅溶解溶液變藍,該溶液中含有:NO3-

        5濃_特性不穩定易分解、強氧化性、易揮發

        6王水的成分及特性濃_濃鹽酸1:3體積比混合具有極強的氧化性(溶解金、鉑)

        7能使蛋白質變黃的物質濃

        火柴盒側面的涂料紅磷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10

        1、各類有機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學性質

        烷烴CnH2n+2僅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取代反應、熱分解、不與高錳酸鉀、溴水、強酸強堿反應

        烯烴CnH2n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加聚反應

        炔烴CnH2n-2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

        苯(芳香烴)CnH2n-6與鹵素等發生取代反應、與氫氣等發生加成反應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

        鹵代烴: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機化合物的性質,主要抓官能團的特性,比如,醇類中,醇羥基的性質:

        1.可以與金屬鈉等反應產生氫氣,

        2.可以發生消去反應,注意,羥基鄰位碳原子上必須要有氫原子

        3.可以被氧氣催化氧化,連有羥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氫原子。

        4.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5.可以與氫鹵素酸發生取代反應。

        6.醇分子之間可以發生取代反應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顯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3、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總質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變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該質量時產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質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飽和烴(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發生氧化褪色)、有機溶劑[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烴、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發生了萃取而褪色。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還原反應)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5)蛋白質(水解)

        8.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9、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也可同Cu(OH)2反應)。

        計算時的關系式一般為:—CHO——2Ag

        注意:當銀氨溶液足量時,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應式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濃H2SO4、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

        13、解推斷題的特點是: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條件(即特殊性質或特征反應),如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和顯色反應,醛基的氧化反應等。但有機物的特征條件不多,因此還應抓住題給的關系條件和類別條件。關系條件能告訴有機物間的聯系,如A氧化為B,B氧化為C,則A、B、C必為醇、醛,羧酸類;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機物的衍變關系,能給你一個整體概念。

        14、烯烴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團。

        去氫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氫叫還原。

        醇類氧化變-醛,醛類氧化變羧酸。

        光照鹵代在側鏈,催化鹵代在苯環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11

        1、化學反應的速率

        (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來表示。

        計算公式:

        ①單位:mol/(L·s)或mol/(L·min)

        ②B為溶液或氣體,若B為固體或純液體不計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④重要規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數比

        變化量比=方程式系數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因:由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決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溫度:升高溫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劑:一般加快反應速率(正催化劑)

        ③濃度:增加C反應物的濃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氣體才有濃度可言)

        ④壓強:增大壓強,增大速率(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線)、固體的表面積(顆粒大小)、反應物的狀態(溶劑)、原電池等也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2、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赡娣磻荒苓M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平衡,達到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③等:達到平衡狀態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達到平衡狀態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變:當條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比較)

        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③借助顏色不變判斷(有一種物質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12

        1、親電取代反應

        芳香烴圖冊主要包含五個方面:鹵代:與鹵素及鐵粉或相應的三鹵化鐵存在的條件下,可以發生苯環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鹵素的反應活性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發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環上有吸電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發生鹵代的時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劑,可發生苯環上H取代的反應;如在光照條件下,可發生側鏈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

        應用:鑒別。(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鑒別:苯、己烷、苯乙烯。(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與濃硫酸及濃硝酸(混酸)存在的條件下,在水浴溫度為55攝氏度至60攝氏度范圍內,可向苯環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發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與濃硫酸發生的反應,可向苯環引入磺酸基。該反應是個可逆的反應。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脫離,故可用于基團的保護。烷基苯的磺化產物隨溫度變化:高溫時主要得到對位的產物,低溫時主要得到鄰位的產物。

        F-C烷基化:條件是無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況下,苯及衍生物可與RX、烯烴、醇發生烷基化反應,向苯環中引入烷基。這是個可逆反應,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應的過程中會發生C正離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產物。該反應當苯環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不能進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異丙苯。

        F-C?;簵l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與RCOX、酸酐等發生反應,將RCO-基團引入苯環上。此反應不會重排,但苯環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也不能發生。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酮。

        親電取代反應活性小結:連接給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大于苯,且連接的給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連接吸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小于苯,且連接的吸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2、加成反應

        與H2:在催化劑Pt、Pd、Ni等存在條件下,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最終生成環己烷。與Cl2:在光照條件下,可發生自由基加成反應,最終生成六六六。

        3、氧化反應

        苯本身難于氧化。但是和苯環相鄰碳上有氫原子的烴的同系物,無論R-的碳鏈長短,則可在高錳酸鉀酸性條件下氧化,一般都生成苯甲酸。而沒有α-H的苯衍生物則難以氧化。該反應用于合成羧酸,或者鑒別?,F象:高錳酸鉀溶液的紫紅色褪去。

        4、定位效應

        兩類定位基鄰、對位定位基,又稱為第一類定位基,包含:所有的給電子基和鹵素。它們使新引入的基團進入到它們的鄰位和對位。給電子基使苯環活化,而X2則使苯環鈍化。

        間位定位基,又稱為第二類定位基,包含:除了鹵素以外的所有吸電子基。它們使新引入的基團進入到它們的間位。它們都使苯環鈍化。

        二取代苯的定位規則:原有兩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進入共同定位的位置。如間氯甲苯等。原有兩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有兩種情況:兩取代基屬于同類,則由定位效應強的決定;若兩取代基屬于不同類時,則由第一類定位基決定。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13

        化學的基本要領:熟練記憶+實際操作,即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要將熟練記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金屬反應優先順序,化學反應條件,沉淀或氣體條件等概念記住,化學學起來才會輕松些。

        即:要熟記前18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構特點,以及常見物質的相對原子量和相對分子量,以提高解題速度。

        對化學物的化學性質應以理解掌握為主,特別要熟悉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要全面掌握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并能設計一些典型實驗。

        文章來源:http://www.254789.com/zhufuyudaquan/145342.html
        陈二狗第三季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