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lj9t"><ins id="plj9t"></ins></wbr>
<nav id="plj9t"><listing id="plj9t"></listing></nav><em id="plj9t"><source id="plj9t"><option id="plj9t"></option></source></em>
  • <form id="plj9t"></form>
    <form id="plj9t"></form>
    <nav id="plj9t"><listing id="plj9t"></listing></nav>
    1. <form id="plj9t"><th id="plj9t"><track id="plj9t"></track></th></form>

      1. <nobr id="plj9t"><th id="plj9t"><noscript id="plj9t"></noscript></th></nobr>

        陳萬年教子文言文翻譯

        發表時間:2025-04-09

        陳萬年教子文言文翻譯(精選四篇)。

        陳萬年教子文言文翻譯 篇1

        1. 險釁(xìn):災難禍患。指命運坎坷。

        2. 夙:早。這里指幼年時。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兇,不幸

        3. 見背:棄我而死去。

        4. 舅奪母志:指由于舅父強行改變了李密母親守節的志向。

        5. 成立:長大成人。

        6. 祚(zuò):福分。

        7. 兒息:兒子。

        8. 期功強近之親:指比較親近的親戚。古代喪禮制度以親屬關系的親疏規定服喪時間的長短,服喪一年稱“期”,九月稱“大功”,五月稱“小功”。

        9. 應門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應門:照應門戶,僮,童仆。

        10. 煢(qióng)煢孑(jié)立:生活孤單無靠。煢煢,孤單的樣子。孑:孤單。

        11. 吊:安慰。

        12. 嬰:糾纏。

        13. 蓐(rù):通“褥”,墊子。

        14. 廢離:廢養而遠離。

        15.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16. 太守:郡的地方長官。

        17. 察:考察。這里是推舉的意思。孝廉:漢代以來舉薦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漢武帝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廉各一名,晉時仍保留此制,但辦法和名額不盡相同?!靶ⅰ敝感㈨樃改福傲敝钙沸辛疂?。

        18. 刺史:州的地方長官。

        19. 秀才:當時地方推舉優秀人才的一種科目,這里是優秀人才的意思,與后代科舉的“秀才”含義不同。

        20. 拜:授官。郎中:官名。晉時各部有郎中。

        21. 尋:不久。

        22. 除:任命官職。洗馬:官名。太子的屬官,在宮中服役,掌管圖書。

        23. 猥:辱。自謙之詞。

        24. 東宮:太子居住的地方。這里指太子。

        25. 隕(yǔn)首:喪命。

        26. 切峻:急切嚴厲。

        27. 逋慢:回避怠慢。

        28. 州司:州官。

        29. 日篤:日益沉重。

        30. 茍順:姑且遷就。

        31. 伏惟:舊時奏疏、書信中下級對上級常用的敬語。

        32. 故老:遺老。

        33. 矜育:憐惜撫育。

        34. 偽朝:指蜀漢。

        35. 歷職郎署:指曾在蜀漢官署中擔任過郎官職務。

        36. 矜:矜持愛惜。

        37. 寵命:恩命。指拜郎中、洗馬等官職。優渥(wò):優厚。

        38. 區區: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39. 陛下:對帝王的尊稱。

        40. 烏鳥私情:相傳烏鴉能反哺,所以常用來比喻子女對父母的孝養之情。

        41. 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陜西省勉縣東,二州區域大致相當于蜀漢所統轄的范圍。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長官稱牧,又稱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稱刺史。

        42. 皇天后土:猶言天地神明。

        43. 愚誠:愚拙的至誠之心。

        44. 聽:聽許,同意。

        45. 結草: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晉國大夫魏武子臨死的時候,囑咐他的兒子魏顆,把他的遺妾殺死以后殉葬。魏顆沒有照他父親說的話做。后來魏顆跟秦國的杜回作戰,看見一個老人把草打了結把杜回絆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顆夢見結草的老人,他自稱是沒有被殺死的魏武子遺妾的父親。后來就把“結草”用來作為報答恩人心愿的表示。

        46. 犬馬:作者自比,表示謙卑。 [4-5]

        47. 行年四歲:年紀到了四歲。行年,經歷的年歲。

        48. 臣密言:開頭先寫上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當時的書信也是這樣的。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以:因

        險釁(xiǎnxìn):兇險禍患(這里指命運不好)。 險,艱難,坎坷;釁,災禍

        夙:早時, 這里指年幼的時候

        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

        兇:不幸,指喪父

        【慈父見背】

        見背:背離我,離我而去。這是死的委婉說法。指棄我而死去。見,由被動句發展而來,但這里已不再用作被動,類似結構為見諒,譯為"我"的意思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行年:經歷的年歲

        母志:母親守節之志。這是母親改嫁的委婉說法

        【憫臣孤弱,躬親撫養】

        憫:憐憫

        躬親:親身

        【至于成立】

        至于:直到。至:達到;于:介詞,引出對象

        成立: 成人自立

        【終鮮兄弟】

        終:又;

        鮮:少,這里指“無”的意思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門衰祚?。杭议T衰微,福分淺薄;祚:zuò,福分

        兒息:同子息、生子;息:親生子女。又如:息子(親生兒子);息女(親生女兒);息男(親生兒子)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服喪九月為大功,服喪五月為小功。這都指關系比較近的親屬

        強近:勉強算是接近的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廢:停止服侍

        離:離開

        【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嬰:被……纏繞;

        蓐:通“褥”,坐臥時鋪在床椅上面的墊子,草席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到

        奉:承奉

        圣朝:指當時的晉朝

        沐浴清化:恭維之辭,指蒙受當朝的清平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察:考察和推舉

        孝廉:孝順,品性純潔;這里非指古時“孝廉”科職

        舉:推舉

        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這里是優秀人才的意思,與后代科舉的“秀才”含義不同。

        【拜臣郎中】

        拜:授予官職

        郎中:尚書省的屬官

        【尋蒙國恩,除臣冼馬】

        尋:不久

        除:拜官受職

        冼馬:太子的屬官,掌管圖書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猥:鄙,謙詞

        微賤:卑微低賤

        當:擔任

        東宮:太子居處,借指太子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切峻:急切而嚴厲

        逋慢:逃避,怠慢

        【急于星火】

        于:比

        【劉病日篤】

        篤:病重,沉重

        【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茍:姑且

        告訴:報告申訴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

        伏惟:表示恭維地伏在地上去思忖、心想、認識,是古時下對上陳述己見時的謙敬之辭。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舊臣

        矜育:憐憫養育。

        【且臣少仕偽朝】 偽朝:蔑稱,指被滅亡蜀朝承認的前朝政府

        【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歷職:連續任職

        郎署:尚書郎的官衙

        宦達:官場上發展?;?,做官;達,顯貴

        不矜:不看重。矜,夸耀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拔擢(zhuó):提拔

        寵命:恩寵任命 優渥(wò):恩惠優厚

        盤桓:徘徊不前的樣子,指拖延不就職

        希冀:指非分的乞求

        【日薄西山】

        日薄西山:太陽接近西山,喻人的壽命即將終了。薄,迫近

        【人命危淺】

        危淺:指生命垂危。淺:不長

        【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更(gēng)相:相繼,相互

        是以:這是因為

        區區: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古今異義);另一說指“我”,自稱的謙詞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烏鳥私情:烏鴉反哺之情,比喻對長輩的孝養之情

        終養:養老至終

        【臣之辛苦】

        辛苦:辛酸苦楚(古今異義)

        【二州牧伯】

        二州:指梁州(在今陜西省漢中地區)、益州(在今四川省)

        牧:古代稱州的長管;伯:長

        【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皇天后土:文中指天地神明

        鑒:明察

        【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以保卒余年】

        矜憫:憐憫

        聽:準許

        庶:庶幾,或許,表示希望或推測

        保:安;卒:終

        【死當結草】

        結草: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1]。見成語“結草銜環”,說春秋時,晉大夫魏武子有愛妾,武子病時,

        囑咐 其子魏夥說,自己死后,令妾改嫁。到了病危時,又說令妾殉葬。武子死后,魏夥把父妾嫁

        出,說是 遵守父親神志清醒時的遺命。傳說后來魏夥和秦將杜回作戰,看見一老人結草絆倒了杜

        回,夜間魏夥夢見老人說是魏武子妾的父親,幫助他,是為了報答不令女兒殉葬的恩德?,F在表

        示死后也會像結草老人一樣來報答恩情.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不勝:禁不住。勝(shēng),承受,承擔。

        犬馬恐怖之情:這是臣子謙卑的話,用犬馬自比

        聞:使動用法,使…知道。與上文“具以表聞”的“聞”用法相同。

        陳萬年教子文言文翻譯 篇2

        教學要點

        一、體會本文作者準確、生動、形象的用語,節奏的抑揚頓挫。

        二、學生誦讀能力訓練。

        三、深化學生對“忠”“孝”的認識。

        過程設計

        一、鞏固強化

        1、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前課布置的作業1、2。

        2、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回答情況適時評價、點撥。

        二、咬文嚼字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請從文中找出你認為富有表現力、感染力的語句,從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等方面品味其藝術效果。

        例如: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忌俣嗉膊?,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保ㄋ淖竹壘?,按時間順序敘述,語勢連貫緊湊,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2、“既無伯叔,終鮮兄弟?!薄巴鉄o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以長幼、內外皆無,顯示自己的孤苦伶丁。用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富有表現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以落日喻人命,貼切的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富有感染力。)

        4、“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的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解說:品味本文的用語,豐富學生的詞匯和表達。)

        三、誦讀訓練

        利用多媒體播放樂曲《感恩的心》(學生都很熟悉)作誦讀配樂,為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深情營造氛圍。

        1、全班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誦讀能力強的學生范讀課文。

        3、師生交流誦讀方法。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參考理由一: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摯情,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

        參考理由二:對蜀漢有念舊之心,不愿出仕新朝;或因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集團內部勾心斗角,矛盾錯綜復雜,不愿介入;或因深感做官如履薄冰,對官場厭倦;或想做官,但因對晉武帝不甚了解,不敢盲目做官;……總之,此刻他不想奉詔仕晉,于是就抓住“孝”字大做文章。

        (解說:此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圓其說的闡述獨到見解,發展創新意識。)

        2、思考討論: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有這么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關于“忠”與“孝”,有人認為,是統治者用于維護自身統治提出的封建思想觀念;有人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請自選角度,談談你的看法,可聯系古今人物、事件、有關論述。

        (解說:此為實踐性問題,針對本文特點、目前“忠孝”觀念日益淡薄的社會環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發展需要,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養。)

        五、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小結。

        六、作業布置

        1、查閱資料(如任繼愈先生《談談孝道》等),將自己對“忠孝”的認識加以整理,寫成文字。

        2、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陳情表

        李密

        訴苦情(……)求體恤

        明孝情(……)告心愿

        情感恩情(……)、討歡心、動之以情

        文本框:層層深入表忠情(……)消疑慮

        引法理(以孝治天下)找依據理說情理(先盡孝后盡忠)解矛盾曉之以理

        陳萬年教子文言文翻譯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文言詞語,積累相關文化常識。

        2、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和語言表達的委婉、暢達。

        3、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賞析本文行文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思維發展與提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等相關言知識。

        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匯,積淀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上的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

        難點:在較短時間內把握文意且背誦全文;對“忠”“孝”的理解。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制作課件

        一、導入新課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今天我們走近李密的《陳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陳情,說服晉武帝的。

        二、寫作背景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與此同時,當時李密以孝聞名于世,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護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屢被征召。李密作為蜀之舊臣,心存疑慮,進退兩難。若辭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職,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寫了此表。據說晉武帝看了此表贊嘆“密不空有名也”,于是同意了他的請求。

        三、作者介紹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散文家。祖父李光曾為蜀國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由其祖母劉氏撫養。師事譙周,長于《春秋左氏傳》。歷任蜀漢州從事、尚書郎等職。蜀亡后屏居鄉里累舉不應。李密44歲時,晉武帝立太子,征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他為此上《陳情表》。武帝覽表感動,命郡縣供其祖母奉膳。《晉書孝友列傳》將他名列首位,譽之“以孝謹聞”。劉氏死后,李密服喪滿,應征為太子洗馬、尚書郎出為河內溫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內轉,因不遂所愿而懷怨被免官。

        李密的作品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主要作品有《陳情表》。

        四、題目解說

        “陳”,陳述?!扒椤?,情況?!氨怼保糯枷鲁式o帝王的種文書,一般用于向皇帝陳說自己的情況、請求或愿望?!蛾惽楸怼肥抢蠲軐懡o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寫作者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述祖母撫育恩情,陳報養祖母之心,表感激朝廷之情,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

        五、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纏身的困境。

        第二部分:(第2段)敘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經過及自己進退兩難的尷尬。

        第三部分:(第3段)以“孝治”的道理為依據,表明“辭不赴命”的原因——不是保全名節,而是力行圣朝的“孝治”綱領。

        第四部分:(第4段)懇請晉武帝批準自己終養祖母的要求,并言明先盡孝而后盡忠的赤誠。

        六、全文分析

        1.李密遭遇了哪些不幸?從這些不幸看出祖孫二人的關系如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李密的不幸概括為:①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②年幼多病,九歲不會走路,伶仃孤苦;③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

        ④祖母年邁,得病多年,臥床不起從上面所列的不幸中可以看出,早年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來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孫二人相依為命。陳述祖孫相依為命的情況,目的是博得晉武帝的同情。

        2.這段話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寫作的思路是怎樣的?

        核心是因為祖母“供養無主”而“辭不赴命”。

        首句過渡,接著歷數兩次被薦舉而“辭不赴命”的原因—祖母“供養無主”。這與此次推辭的原因是一樣的,表明情況屬實,以消除晉武帝的疑慮。接著寫對朝廷征召的無限感激之情—“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3.這段話作者是如何層層推進,表達自己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的?

        先描繪了一幅急于星火的郡縣、州司催逼上路圖,含蓄地表達出朝廷對自己再三“辭不就職”的不滿;接著用“奔馳”一詞形象地寫出自己欲赴任就職以盡忠報答朝廷器重的焦急心情,然后筆鋒一轉,說出自己確有隱情—劉病日篤,最后道出進退兩難的處境。

        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妗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這句話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以孝治天下”是晉朝的治國綱領,言外之意是終養祖母雖是私情,卻也合情合理又合法,為下文“愿乞終養”找到一個易于被晉武帝認可的理論依據。

        5.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為閑筆?

        否。從歷史背景上看,作者與陳情的對象關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員,陳情的對象是今朝的君主,為打消對方的疑慮,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人生目標就必須表明。此處一筆,不著痕跡,卻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6.李密“辭不就職”的原因有哪些?

        ①祖母無人供養。

        李密確實需要供養祖母劉氏,像文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②懷念舊朝情結。

        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汊主劉禪是一個“可次齊桓”的人物,對于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

        ③不敢盲目做官。

        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草芥。出于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后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不宜做官。

        7.作者是如何看待報國恩”與“順私情”這一矛盾的?

        兩者之間只是暫時的矛盾,沒有長遠的沖突。作者緊扣孝”做文章,從道理上進行分析,烏鴉尚且知道反哺,何況人呢?再說,這也緊扣“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所以作者提出的“先盡孝后盡忠”是解決這一暫時矛盾的良策,雙方各得其所,合情合理。

        8.李密是從哪些角度打動皇帝的?

        ①開篇動之以情。

        訴說苦難的身世。六個月大時父親去世,四歲時母親改嫁,幼年體弱多病,家門人丁衰微,孤苦伶仃,身心俱傷,令人同情。體現祖孫兩代相依為命的人間至情。孤獨無靠的祖母含辛茹苦養大孫子,孫子成人后力辭多次征辟,苦求允許奉養祖母:祖、孫二人生死相依,其情可愍

        ②中間申訴進退兩難的處境。

        作者如實表明自己在無法割舍的祖孫之情與非隕首所能報答的朝廷恩遇之間進退兩難的狼狽處境,并說明自己的辭官奉養正是遵循朝廷倡導的孝道。

        ③極力避免氣節嫌疑,再三致謝知遇之恩。

        表達對朝廷的“過蒙拔擢,寵命優渥”銘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尤其是表達了一旦終養了祖母,就愿意為皇帝盡節效忠以報答知遇之恩的感情。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帝的做法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關乎皇帝以孝治天下的國策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七、中心思想

        文中作者反復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養育之恩以及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實情,陳述自己對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說明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請求。全文圍繞“孝”字凄切婉轉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八、寫作特點

        ①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敘自己的孤苦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晉武帝的忠歌心,也是以充滿感情的筆調來寫的。不僅如此,作者還在陳情中曉之以理。李密陳情的理據,就是“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還舉出了“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普遍事實為論據,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這不失為最有力的武器。

        ②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如“猥以微賤”“大馬怖懼”“伏惟”等,以典雅謙恭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并以“生當預首,死當結草”為誓,化解晉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

        ③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不事雕琢,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從肺腑中流出。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逼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眼前。

        ④語言驕散并用

        文章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奏,反復強調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突出李密無所適從的態?!俺紵o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相依,突出了密的拳拳孝心。

        九、補充資料

        “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也是封建社會下臣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

        表,就是“奏表”,又稱“表文”,是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古代給君王的上書,有各種名稱,不同的名稱與上書內容有關?!氨怼?,是秦漢時代開始有的,秦漢以至唐宋以后,雖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圍,卻有所變化。

        唐、宋以后,表文不僅多用四六文體,而且諸如謝恩、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事項,一般皆用“表”。

        十、總結全文

        作者李密以祖母體弱年老、無人奉養為理由,從不同的方面反復陳述,向晉武帝提出自己“愿乞終養”“辭不赴命”的請求,表達了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衷情。文章將敘述、說理、抒情交融在一起,產生了強烈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布置作業

        學習這篇文章后,請就“忠”和“孝”二者關系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課后訓練

        作業

        1.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表示官職變遷的詞匯比較豐富,如“拜”“授”等表示授官,“拔”“擢”等表示升職,“貶”“謫”等表示降職,“罷”“除”等表示罷官。

        B.古代常以親屬關系的遠近制定喪服的輕重,凡是長輩如祖父母、伯叔父母等,平輩如兄弟、姐妹、妻子等去世,為之服喪,均穿期服。

        C.“三五之夜”即農歷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十五”又稱“望”,“初一”稱“朔”,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稱“晦”。

        D.束發: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漢族男孩成童時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束發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笆l”常指男子15歲。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不全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B.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C.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往往而是

        D.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3.下列對《陳情表》的理解和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二段中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到“責臣”“催臣”。不僅文法錯落,顯出由弛而張逐步緊迫的情勢,同時也體現出先恭維稱頌皇恩浩蕩,后申訴委曲矛盾的心理層次。

        B.文章圍繞“愿乞終養”“辭不赴命”這個中心,從不同方面反復陳說,行文流暢委婉,敘事具體生動,抒情扣人心弦。而情真、情深是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

        C.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備的好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祖母,這仍屬于宣揚封建道德,因而對本文的評價不宜過高。

        D.本文駢散結合、平仄協調,文中大量使用比較整齊的句式,中間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駢散結合,和諧而又錯綜,流暢而又婉轉,正是介于散文與駢文之間的過渡文體。

        4.下列各句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非獨蜀之人土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B.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D.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除”指授予官職,而非罷免官職。

        2.答案:B

        解析:A項,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或(理論、意見)有根據,站得住。告訴:古義,申訴(苦衷);今義,說給人,使人知道。B項,區區:古義,自己的私情;今義,(數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希冀,古今義都是希望、請求之意。C項,辛苦:古義,辛酸悲苦;今義,身心勞苦。多指工作和勞作的感受。往往:古義,到處;今義,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某種情況在一定條件下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D項,方丈:古義,一丈見方;今義,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或寺院的住持。洗馬:古義,即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今義,給馬洗身子。

        3.答案:C

        解析:盡心奉養父母、祖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非封建道德。

        4.答案:C

        解析:A項,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動詞,表被動,看見。B項,介詞,表示比較,比/介詞,引出動作的時間。C項,介詞,表憑借/連詞,表目的,來。D項,一共。

        陳萬年教子文言文翻譯 篇4

        陳情表

        作者: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xíng)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mǐn)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shào)多疾病,九歲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晚有兒息。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e第二聲)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yīng)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dai第四聲,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bū)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dǔ);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jī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huàn)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寵命優渥(wò),豈敢盤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gēng)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jīn)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shēng)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文章來源:http://www.254789.com/zhufuyudaquan/141717.html
        陈二狗第三季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