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發表時間:2025-05-10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精品十六篇)。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1
學校的體育課往往是有既定的教學計劃的,老師一般都是根據教學計劃來開展課程!
一、指導思想
本期的體育教學工作在全面貫徹《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實施《新課程課標》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剛剛步入新學習環境的初一新生,由于他們來自各個校風不同、師資要求有異、體育風氣有別、場地器材條件有差異的小學,這就自然形成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深淺不一、基礎不一、身體素質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學生對新的學習環境還不是很適應。感情豐富而強烈,表現為情緒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因此,在進行初一的體育教學時,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預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統一認識,打好基礎,使原來體育素質較較好的同學能樹立新的拼搏目標,而對于體質較差的“困難戶”能在新的環境下樹立自信,發揮長處,增強體質。
三、教學目標
(一)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
1、體育與健康課程解說,中學體育教學常規要求;
2、田徑運動簡介與規則介紹
3、體育鍛煉對促進健康的價值
4、常用運動負荷的測量與方法運用
(二)運動技能
1、隊列與體操:原地隊列,行進間隊列,第一套中學生廣播體操,徒手體操。
2、快速跑技能:各種跑的練習,不同距離的快速跑,接力、追逐跑游戲等,建立正確跑姿;
3、耐久跑技能:正確的呼吸方法,不同距離的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800米至1000米跑;發展耐力速度;
4、發展跳躍能力與跳高技術:建立正確的縱向跳躍概念;各種發展彈跳的練習,助跑縱跳摸高;跨越式或其它過桿技術的介紹和練習;
5、球類
(三)發展體能
1、發展速度素質:結合快速跑技能,運用各種跑的形式進行;
2、發展耐力素質:結合耐力跑技能,運用不同距離的耐力跑練習,跳繩等;
3、發展跳躍素質:結合跳高技術,運用不同形式的跳躍練習;
4、力量素質:持重物的健身練習;
四、教學措施
(一)教學改革
1、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轉變體育教學觀念。
2、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3、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4、開展民主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5、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改革評價制度。
6、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1、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2、堅持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
3、堅持班級體育鍛煉,廣泛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
4、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堅持自覺經常鍛煉身體。
(三)課間操:
間操是學校的窗口工作,它能展示出學生的精神面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學校與體育組相關人員一起督促廣播操。
(四)開展探究索性學習。
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其去探索、去發現,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健康的思想觀念、領悟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觀察、發現、學習、練習、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理解動作概念,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2
第一課
一、師生互相問好
二、宣布本次課的內容和任務
三、準備活動
(一)熱身跑
(二)活動各關節
(三)原地熟悉球性、控制球練習
教學任務:初步掌握熟悉球性、控制球性的練習方法。
1、 胸前指撥球
2、 單、雙手拋接球
3、 腰、膝繞環
4、 胯下拋接球
5、 胯下繞8字
6、 前踢腿腿下交接球
四、學習移動技術
(一)教學任務:基本掌握移動技術的動作方法
(二)概念:移動是籃球運動中隊員為了改變位置、方向、速度和爭取高度、空間所采用的各種腳步動作的總稱。
(三)動作方法與要點
1、基本站立姿勢:
動作方法:兩腳前后或左右開立,距離約與肩同寬。身體重心落在兩
腳之間,略收腹含胸,屈肘,兩手放于體側前方。防守時站立姿勢稍有不同,兩腳開立略比肩寬。屈肘降低重心,含胸,兩臂張開。 動作要點:屈膝、降低重心,抬頭,目光注視全場。
2、起動
動作方法:按基本姿勢站立,向前起動時上體迅速前傾向前移動重心,一只腳用力蹬地,另一只腳迅速向前跨出。向側起動時,向起動方向一側移動重心,上體迅速轉向起動方向,異側腳用力蹬地,同時腳尖轉向起動方向,并向起動方向跨出。
動作要點:移重心,猛蹬地,快跨步,快頻率。
3、變速跑
動作方法:跑動中加速時,上體微前傾,用前腳掌短促有力蹬地,步頻加快,同時用力擺臂。減速時,步幅適當增大,上體直起,用前腳掌用力抵地減緩向前的沖力,從而降低跑速。
動作要點:加速時,上體前傾,步頻加快,蹬跨有利。減速時,上體稍直起,步幅加大控制速度。
五、變向跑
動作方法:從右向左變向時,最后一步用
右腳前腳掌內側用力蹬地,同時腳尖稍內扣,迅速屈膝,腰部隨之左轉,上體向左前傾,移重心,左腳向前方跨出,然后加速前進。 動作要點:變向時,前腳掌內側用力蹬地,另一腳步迅速朝變向方向邁出第一步。
5、側身跑
動作方法:在跑動時,頭部和上體轉向側面或有球的一側,腳尖朝著跑動方向。跑動時,既要保持奔跑速度,又要保持身體平衡,雙手自然放在腰側,密切注意觀察場上情況。
動作要點:上體自然側轉,腳尖朝跑動方向,眼睛平視,隨時準備接球。
第二課
一、師生互相問好
二、宣布本次課的內容和任務
三、準備活動
(一)熱身跑
(二)活動各關節
(三)原地熟悉球性、控制球練習
教學任務:初步掌握熟悉球性、控制球性的練習方法。
1、 前指撥球
2、雙手拋接球
3、腰膝繞環
4、胯下拋接球
5、胯下繞8字
四、學習運球技術
(一)教學任務:基本掌握原地高、低運球的動作方法。
(二)動作方法
1、原地高運球
動作方法:兩腳前后開立,兩膝微屈,上體稍前傾,目視前方。運球手臂自然彎曲,以肘關節為軸,用手按拍球的正上方,球的落點在身體側前方,球的反彈高度在腰、胸之間。
動作要點:手按拍球的部位正確,手腳配合協調。
2、原地低運球
動作方法:兩腿深屈,降低重心,上體前傾,用上體和腿保護球。同時,手短促地按拍球,球的反彈高度在膝關節以下,以便控制球和擺脫防守繼續運球。低運球拍球的部位在球的正上方。
動作要點:重心降低,上體前傾,按拍球短促有力。
五、1雙手胸前傳球
動作方法:雙手持球于胸腹之間,兩肘自然彎曲于體側,身體成基本站立姿勢,眼平視傳球目標。傳球時后腳蹬地發力,身體重心前移,兩臂前伸,兩手腕隨之旋內,拇指用力下壓,食、中指用力撥球并將球傳出,球出手后
兩手向下略向外翻。
動作要點:持球動作正確。用力協調連貫,食、中指撥球。
2、雙手胸前接球
動作方法:兩眼注視來球,兩臂迎球伸出,雙手五指自然張開,兩拇指相對成八字形,其余手指向前伸出,兩手成半圓形。當手指觸球時,雙手將球握住,兩臂順勢屈肘后引緩沖來球的力量,兩手持球于胸腹
之間,成基本站立姿勢。
動作要點:伸臂迎球,收臂后引緩沖,握球于胸腹之間,動作連貫一致。
第三課
一、 師生互相問好
二、宣布本次課的內容和任務
三、準備活動
(一)熱身跑
(二)原地徒手操(4*8)
第一節 頭部運動
第二節 伸展運動
第三節 擴胸運動
第四節 體側運動
第五節 踢腿運動
第六節 腹背運動
第七節 壓腿
第八節 原地活動各關節
四、復習移動技術
(一)教學任務:進一步掌握急停、轉身技術的動作方法和動作要點。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形式靈活,簡單易行,趣味性和觀賞性強;有鮮明的游戲性和競賽性。所以很容易被學生喜愛,也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本課是單元第4次課,主要是雙手胸前傳接球在行進間的幾種應用:要求在運球移動中完成傳接球技術,并把三人跑動中傳接球作為技術拓展和素質補充,著重培養學生傳接球技術在實踐中綜合應用能力,為后繼內容的綜合運用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習對象為初一新生,在學過廣播操和技巧以后,課堂常規、學習習慣都已初步形成,學習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學習本單元前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接觸過籃球,每班只有1-2個有球性基礎。本單元針對學生的實際安排了籃球球性練習入手,學習原地運球、運球移動、傳接球到移動中傳接球;原地投籃到與運球移動、傳接球相結合的投籃。內容的連貫性和難度的遞進性較強,教學組織上靈活運用趣味性、游戲性,結合形象化語言和動作導入。因為內容的關聯性和難度遞進符合學生實際,加上籃球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和游戲性特點,所以學習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學習能力也能得到不斷發展。
三、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和掌握傳接球在行進間的綜合應用,內容包括運球移動中傳球,運球移動中傳球側身跑接球移動,側身跑中傳接球。前面三節課分別學了移動技術、運球及移動技術、傳接球及行進間運球傳接球技術。本次課是在復習四角運球、傳接球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定距運球、傳球側身跑、接球再運球,也進一步鞏固了傳接球在行進間的運用能力。難度上遞進合理。而三人行進間傳接球降低了跑動中兩人傳接球的難度,既是主教材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又是輔教材素質的發展與保證。在課的導入部分安排了運球趣味跑內容,既鞏固了運球技術,又達到熱身作用,同時因趣味性安排和隊伍組織的變化多樣,激發了學生上課的熱情。行進間球操在原地球操的基礎上設計了讓學生四列橫隊跑成四個圓進行練習,保證活動開肢體各環節,也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球性。整個導入部分和四角運球、傳接球都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為主教材任務的順利完成打下了基礎。
四、課的特色:
1.本課分運動主線和運動輔線,輔線是主線任務完成的保證。主線的內容為傳接球在行進間的綜合運用,既四角運球、傳接球,定距運球、傳球側身跑、接球運球,三人行進間傳接球。輔線的內容為運球趣味跑,行進間球操,三人行進間傳接球。主要是鞏固運球移動技術和發展球性,以及發展學生的速度和靈敏素質。
2.內容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強,難度安排遞進合理。
3.課的組織穿插游戲和比賽,隊伍組織和調動多樣,都起到了調動情緒的作用。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4
一、設計思路:
指南中指出:“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而我園本學期是以健康領域作為重點發展的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發現玩球的不同方法并嘗試拍球,不但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同時發展了孩子們的學習品質與經驗。
二、活動目的:
1、能探索出球的各種玩法,掌握玩球的基本技能。
2、會一物多玩,體驗創造性玩球的樂趣。
3、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能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活動。
三、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球、音樂、紅旗2面
四、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球的多種玩法,讓幼兒自己去嘗試玩球并發展幼兒動作協調能力。
五、活動難點:
通過合作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發展幼兒創造力。
六、活動過程:
1、第一次探索:自由玩球,教師巡回指導。
朋友去嘗試一下你沒有玩過的方法。
(3)集中評價。嘗試后,請個別幼兒將不同法分享給大家看,共同請小朋友們試試別人的玩法。
2、幼兒第二次自由玩球。老師幼兒嘗試合作玩球。
3、學“螃蟹”走路(夾球側行)。
竟賽形式進行游戲。要求每組第一對幼兒出發,繞過紅旗到達起點后,第二組幼兒才能出發,最后一組幼兒把紅旗拿回來,以最快者為勝。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5
一.本年級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學生三百多人,在以前的學習及現實生活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在本期的教學活動中,要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不斷發展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1.“說說我們生活的社區”教學內容以社區為中心,從社區的居民、設施入手,加深學生對自己所生活社區的認識,由此拓展到對不同社區的了解。從社區中共同問題的出現、解決,認識社區組織的作用,通過了解它的產生過程,建立初步的民主意識。讓學生以主人翁姿態考慮社區的發展,并且以恰當的方式付諸實踐。
2.“畫畫我們成長的地方”,以地圖學習為基本線索,從畫教室、畫學校周圍的地區,逐步拓展學生有關地圖的知識及相應的技能,豐富合作的體驗,并增強合作的能力。
3.“看看我們周圍的商店”,以商業活動為中心,從家庭日常購物入手,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購物場所,思考其與人們生活的聯系,了解商業工作者的勞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價格的形成及商業活動的道德問題。認識貨幣的功能及發展,學習保護人民幣的常識。
三.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念或結論。
2.拓展教學空間。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課程安排:
第一單元說說我們生活的社區9課時
第二單元畫畫我們成長的地方9課時
第三單元看看我們周圍的商店11課時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6
學習內容說明:
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多種身體動作所組成,具有集體性、競爭性、趣味性特點。經常參加籃球活動,能發展和提高身體運動素質,增強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生長發育,還能培養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等心理素質,以及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本年級教學內容以趣味性游戲和基本籃球技術為主,逐步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及在籃球方面的活動能力和技術水平,并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上有所提高。
指導思想:
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健康三維觀"為準繩,運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嘗試新的教法學法;改變傳統的以傳授運動技能為主的教學為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本教學單元是在對學生初次接觸籃球運動基礎上設計的,在關注學生動作技能個體差異及不同層次的練習需求上,運用多種策略,突出分層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健康運動的意識.
單元學習目標:
身體發展目標: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能力發展目標:基本熟悉球性,學會高運球、低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雙手胸前投籃等技術,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心理發展目標:創設學生成功和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健身的樂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社會適應目標:在學習實踐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遵守紀律的精神品質,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社會責任感。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本級教材共有兩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都包含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一般都有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nguage, summing up and assessment,以及workbook等幾個部分。教師在使用本教材時,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增、刪、改以及重組教材。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一些學生學習方法不怎么好,因此學習積極性不很高,學習態度有待提高,有些學生學得不錯。
三、教學目的要求
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組織本備課組全體英語教師隔周集體備課一次,討論單元重難點、練習、測試等教學問題。
2、互相聽課,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拓寬教材,不斷擴大學生閱讀量,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利用課外閱讀材料和自選閱讀材料(包括限時閱讀和《新概念英語》等),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詞匯量,為適應高考而做準備。
4、加強聽力訓練,不斷提高學生聽力能力。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對小隊員們進行全面身體訓練,學習籃球基本功和一些基本技術。通過游戲形式,熟悉球性,培養打籃球的興趣,增強體質,為下一階段的訓練打下初步基礎。
二、基本情況分析
全班22位學員分別來自五、六年級中的7個班。其中六(1)班6人,六(2)班3人,六(3)班6人,六(4)班1人,六(6)班2人,五(2)班1人,五(3)班3人。其中多數學員有一定的基本功,但戰術配合意識較差。
三、任務和要求任務:
進行全面身體訓練,學習籃球基本功和一些基本技術,通過游戲形式,熟悉球性,培養打籃球的興趣,增強體質,注重籃球意識的培養,為下一階段的訓練打下初步基礎。 身體訓練:
進行全面身體訓練,在此基礎上,重視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優先發展柔韌、速度及靈敏等素質,著重學習跑的各種技術動作,適當做一些克服自身體重的力量練習,發展小肌肉群的爆發力。技術訓練
1、基本功:加強手、腳、腰胯的基本功訓練,熟悉球性,提高腳步動作的靈活性。
2、腳步動作:學習基本站立姿勢、跑、跳、起動、急停、轉身和后退跑、側身跑、變速變向跑等動作,加強移動技術的綜合練習,著重提高腰胯的靈活性和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
3、傳球:學習原地雙手胸前傳球,雙手頭上傳球,單手肩上傳球,單、雙手反彈傳球,雙手低手傳球等動作;學習移動中傳球的手腳配合動作;學習觀察、判斷傳球的時機和球的落點。
4、接球:學習原地和移動中雙手接平球、接高球、接低球、接反彈球和跳起接球等動作;學習移動中接球的手腳配合動作;學習左、右手接球;學習接球與其他動作的結合技術。
5、投籃:學習單手籃下投籃、單手低手投籃、單雙手近中距離投籃、行進間的高、低、反手上籃技術;學習正確的持球、全面協調用力和球最后通過指尖投出的方法。
6、運球:學習左、右手交替原地運球、直線運球、曲線運球、變換高度運球和運球急起急停等動作;學習換手體前變向運球、背后變向運球、胯下變向運球、運球轉身、變速運球、虛晃運球等技術,提高手指、手腕的靈活性和身體的協調性。
7、突破:學習原地持球左右手交叉步(異側步)突破,掌握原地持球交叉步和順步(同側步)突破,學習徒手切入技術。
8、防守:學習防守持球對手的基本姿勢、步法和位置,提高防守腳步動作的速度,養成正確防守姿勢的習慣;學習防有球和無球對手的基本技術;學習搶、斷、打球的技術。
9、搶籃板球地:學習跳起雙、單手空中搶球動作。 戰術訓練
1、進攻戰術:學習傳球切入和二打一,提高傳球切入配合,學習突破分球配合。
2、防守戰術:學習固定盯人的人盯人防守,學習搶過、穿過、繞過、換防、“關門”等配合。初步掌握以上各種防守基礎配合的要領和技術。
3、快攻戰術:學習以搶籃板球為主的快攻發動和固定接應,三人直線推進、二攻一、三攻二快攻配合,使隊員初步了解快攻的基本概念和掌握簡單的快攻配合技術。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9
指導思想:
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健康三維觀"為準繩,運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嘗試新的教法學法;改變傳統的以傳授運動技能為主的教學為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本教學單元是在對學生初次接觸籃球運動基礎上設計的,在關注學生動作技能個體差異及不同層次的練習需求上,運用多種策略,突出分層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健康運動的意識.
單元學習目標:
身體發展目標: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能力發展目標:基本熟悉球性,學會高運球、低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雙手胸前投籃等技術,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心理發展目標:創設學生成功和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健身的樂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社會適應目標:在學習實踐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遵守紀律的精神品質,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社會責任感。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10
一、 整體目標
1、 調整隊伍,招收新隊員,做好選材工作,加強隊伍的訓練管理;
2、 全面發展隊員身體素質,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術,確保隊員能夠合理的應用技術技能,爭取在20xx至20xx學年度校級運動會中取得突破;
3、 培養隊員頑強拼搏、吃苦耐勞的體育精神;
4、 在法學院形成運動健身的良好風氣,增強同學們的身體素質;
二、 隊員名單
(未定)
三、 訓練計劃
1、訓練要求:
1)保證訓練時間、訓練內容、訓練器材以及場地;
2)隊員訓練課的內容、形式、節奏安排等,要求多種變化,各種練習手段盡量與個人專項相結合,以期短期內促進隊員田徑成績;
3)訓練必須要有合理性;
4)隊員準時出席訓練,訓練認真刻苦:
5)隊員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競爭,培養為法學院爭光的思想。
6)定期檢測隊員的運動成績,從而提高運動能力。
2、訓練重點:
1)揚長補短,在以徑賽為著力點的同時,培養田賽選手;狠抓中長跑優勢項目不放松,兼顧短跑等短板項目;
2)在進行身體素質訓練的同時,加強隊員的心理素質訓練;
3、訓練時間:20xx年9月中下旬至20__年六月初每周一、三、五下午5:00至6:30(運動會前一個月訓練時間為每周一到周五下午4:30至6:30;
4、具體訓練計劃(具體訓練內容待定):
(一) 第一階段(9月中旬):招新準備期
1、選拔、招集運動員;
2、召開全隊隊員會議,宣布訓練制度紀律;
3、準備訓練所需器材;
(二) 第二階段(招新結束至9月底):身體恢復期
1、以身體素質練習為主;
2、提高隊員的力量、柔韌性、彈跳等素質;
3、訓練強度適中,逐步加大運動量;
4、加強對隊伍的日常訓練的管理。
(三) 第三階段(10月初至運動會開始前一周):沖刺提高期
1、培養隊員專項技術、戰術素養。
2、以專項技術為主,輔以綜合身體素質練習。
3、此階段繼續小幅度加強運動量,大幅加強訓練強度;
(四) 第四階段(運動會前一周至運動會開始前夕):調整備戰期
1、此階段,運動負荷由量的變化轉化為質的變化;
2、側重保持自身狀態,輔以模擬比賽練習。
3、全力備戰校運會;
(五)第五階段(運動會后):平穩過渡期
1、總結運動會經驗教訓,改進不足;
2、保持較高競技狀態;
3、完成田徑隊建制的初步完善;
5、考核:
1、各徑賽專項要求每周兩次的計時跑;
2、各田賽專項每周進行一次考核;
3、每月月底進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11
在學習籃球之后,大多數學生還不知道什么是走步球,什么是兩次運球。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般把籃球規則作為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從來沒有納入實踐課的教學之中,學生在理論課上,聽講的能力一般,況且,學生生對于籃球的熱愛程度本身就不是很高,所以,理論課講完后,能記住的很少很少。在日常教學及課余活動的籃球賽中,出現了學生抱著球滿場跑,還有故意用腳去踢球的行為出現,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另外,學生參加籃球運動的興趣不高,我們也要在教學中解決好這個問題。在教學中,我們教師一般是按著教學計劃往下進行,所以,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就要從我們的教學計劃中,想辦法。從而制定一份更好,更適應我們學生接受的教學計劃。
一、 學生籃球教學計劃制定的重要意義
二、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我們要考慮學生掌握籃球技術的現狀,為我們的教學做好向導。在教學中,我們要教授籃球技術,還要講解籃規則,所以,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我們要進行改革,做出一份更好的教學計劃。
三、 籃球教學計劃的制定(共8課時)及簡單的分析
1、 移動技術:包括滑步、后撤步、側身跑、后退跑、急停。 在這個計劃的制定過程,考慮的是學生以前學習基礎差,再次進行學習,加強他們對于籃球運動中防守的練習。在本次教學中,可以輔助以游戲來進行,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我們要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不單單只限于動作技術的教學,我們要在室外課堂的教學中,加以籃球規則的講解。比如說,在這一課時中,我們可以在講解滑步的同時,給學生講解在比賽實踐中所運用的方法,滑步主要用于比賽的防守中,所以在這里,我們一定要向學生講解規則中涉及的部分規則,比如“合法防守位置”、“圓柱體原則”、“阻擋”、“帶球撞人”等。這樣,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技術的同時,讓他們明白什么是正確的防守位置,什么是正確的防守方法,避免在課余參加籃球運動時,造成無謂的犯規。所以說,在這一個課時內,我們不但完成了動作技術的教學,而且讓學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規則,提高了學生對于規則的了解程度。以前專門組織講解規則,聽的時候都很認真,下來后,在實踐中運用的遠遠不理想。我們現在這種,技術加理論教學的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了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能力。
2、運球技術:包括原地的高低運球、原地的體前變向運球、行進間直線快速運球、行進間體前變向運球。在這一課時的制定中,考慮到原地運球是基礎,練習原地運球是為了給行進間運球打好基礎,另外是讓學生第一次觸球時,增加手對球籃球的感覺,也就是球感、手感的練習。
在本節課中,涉及的規則有:非法運球(兩次運球)、走步球、腳踢球、翻腕、球回后場等。
3、傳接球:
原地傳接球練習,包抱雙手胸前傳接球,單手胸前傳接球,單手體側傳接球,反彈球。行進間傳接球,包抱行進間短傳配合練習,行進間長傳配合練習。涉及規則:漏接球、三秒、五秒、八秒、二十四秒。
4、行進間投籃:行進間單行抵手投籃、行進間單手高手投籃。規則講解:比賽時間4×10分鐘,暫停、換人。
5、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
6、罰球練習,附帶講解罰球站位及規則。 規則講解:侵人犯規和技術犯規、違反體育道德犯規。
7、教學比賽:講解一場球的組織,及裁判員的執法程序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12
一、課程介紹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于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做用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并博采足球、曲棍球等其它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并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后,這項運動先后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1896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首先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3年,籃球被列為我國國內正式比賽項目?;@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并發展為目前的NBA。女子籃球運動到20世紀初才開展起來。1976年,女子籃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籃球比賽的標準場地長26米、寬14米,四條界線外至少2米處不得有任何障礙物,如在室內則天花板的高度應至少為7米。球場分中線、前場和后場,中線上的中圈和前、后場罰球區罰球線上的兩個半圓半徑均為1米80?;@圈下面的矩形為限制區,通常稱禁區。前、后場內的拱形弧線外的地區稱3分投籃區,在拱形弧線外投籃命中得3分。
二、課程任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知識、技術、戰術配合和科學健身的方法。
2、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
3、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逐步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4、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健康水平。
三、教學內容
(一)專項理論
(1)籃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2)籃球運動的技術、規則變遷與發展趨勢
(3)籃球基本技術、戰術分析
(4)基本技術、戰術的特點及動作方法
(5)基本技術、戰術臨場應用的時機、條件及動作要點(二)技術實踐 1、基本技術
移動:基本站立姿勢,起動,側身跑,急停,跨步,轉身,跳,滑步。 傳接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單手肩上傳接球,雙手頭上傳接球,單手體側傳接球,反彈傳球。
運球:高、低運球,體前變向運球,背后變向運球,運球后轉身,運球急停急起。
投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行進間單手高手投籃,行進間單手低手投籃,跳投,運球或接球急停跳投。
持球突破:同側步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
個人防守:防不持球隊員,防持球隊員,搶球,打球,斷球。 搶籃板球:搶進攻籃板球,搶防守籃板球。
2、基本戰術
(1)進攻戰術基礎配合:傳切配合,突分配合,掩護配合,策應配合。
(2)全隊進攻戰術配合:快攻,進攻半場人盯人防守,進攻半場區域聯防防守。
(3)防守戰術基礎配合:擠過配合,交換防守配合,“關門”防守配合,夾擊防守配合。
(4)全隊防守戰術配合:防快攻,半場人盯人防守,進攻半場人盯人防守。 四、學時分配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13
一、訓練任務:
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團結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風氣與精神。以技術訓練為重點,同時抓戰術配合意識及運用到實戰當中去,樹立新的隊伍形象,爭取獲得更大的進步,備戰20__年武清區中小學籃球賽。
二、訓練原則: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訓練計劃,注重挖掘學生的潛力。
2.訓練工作中突出狠抓思想作風,注意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
3.狠抓基本技術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技術,為今后繼續提高打下扎實的`技術基礎。
4.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高運動員的技、戰術能力。(身體、戰術、思想、心理和智力等方面能力)
5.2月2號開始:每天上午8:00—11:00。
6.全隊戰術訓練的過程中,要重視個人戰術訓練,以及全隊的默契配合。
三、訓練運動員花名單:
男籃:孫瑞清、吳建楠、李陽、宋蓬松、李志鵬等。
女籃:馮怡、高雨竹、楊軒、高依然、王鳳杰等。
四、訓練內容:
1.身體訓練:
(1) 力量:四肢力量與腰部力量為主。
(2)速度耐力:專項素質結合快速運、傳接球練習、球場各種跑與防守訓練。
2. 投籃:
(1) 罰籃
(2) 近距離籃底擦板投籃。
(3) 三分線外遠投。
(4) 中鋒要掌握轉身投籃動作。
(5) 各鋒、衛隊友要有自己的熟悉投籃點。
3.籃板球:
(1) 強化籃板球意識、掌握原地起跳搶籃板球動作。
(2) 提高彈跳力,學會先擋人后搶籃板球。
(3) 注意搶到籃板球后第一傳的處理能力。
4. 積極防守:
(1) 提高個人的防守能力,不斷提高封堵快攻路線、積極搶斷、補位、調位的防守技術。
(2) 掌握各種防守步伐練習,防守重心要降低,移動速度要快,學會揚開雙手去擴大防守控制面積,做好防投、傳、切的準備。
(3) 掌握半場、全場緊逼人盯人防守的方法及破解方法。
(4) 注意戰術的變化,鞏固和提高區域聯防(2—3、2—1—2)
5.快攻和防快攻:
(1) 注意培養學生發動快攻的時機,并打成功率。(搶到籃板球后的發動、對方得分底線球和發邊線球出現緊逼的情況)
(2) 長傳快攻和短傳快攻相結合。
(3) 造成以多打少(3—2、2—1)和以少防多的方法。
(4) 快攻一傳的接應與前鋒快下位置選擇的配合。
6.陣地進攻:
(1) 增強個人進攻能力,首先要敢主動進攻。
(2) 陣地進攻內外結合,以外線為主,大膽突破及中遠距離投籃。
(3) 多運用小配合練習(掩護、策應)。
(4) 組織后衛的發動配合。
五、訓練重點安排:
1. 第1——2周:
(1) 討論和制定計劃。
(2) 恢復性身體素質訓練、熟悉球性練習。
(3) 個人投籃與防守技術訓練。
(4) 熟練掌握各種傳球技術訓練(原地、行進間)。
2.第3——4周:
(1) 柔韌性練習。
(2) 半場小配合練習(掩護、傳切)。
(3) 罰籃、三分球練習。
(4) 小力量訓練。
3.第5——6周:
(1) 半場人盯人攻守練習。
(2) 全場人盯人攻守練習。
(3) 五點投籃練習。
(4) 罰籃練習。
4.第7——8周:
(1) 加大運動量,進一步抓專項身體素質訓練。
(2) 防守步伐練習,看手勢方向練習防守動作。
(3) 半場、全場一打一、二打二練習。
(4) 速度、力量、耐力訓練。
(5) 區域聯防(2——3、2——1——2)。
5. 第9——10周:
(1) 半場各種運球突破上籃技術。
(2) 半場一打一、二打二、三打三。
(3) 罰籃、五點投籃。
(4) 教學比賽。
6. 第11——12周:
(1) 籃板球訓練。
(2) 強調后衛、前鋒與中鋒的配合。
(3) 破解聯防訓練:如1——3——1進攻打法。
(4) 教學比賽。
(5) 罰籃。
7.第13——14周:
(1) 陣地進攻,強調配合訓練。
(2) 快攻路線訓練。
(3) 進攻多打少訓練(二打一、三打二)。
(4) 教學比賽。
(5) 五點投籃。
8. 第15——18周:
(1) 全面進行戰術準備,以迎接上級有關比賽。
(2) 保持訓練水平,積極、認真投入到今后的訓練比賽中去。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14
訓練目標:為推動新慶小學籃球的普及和提高,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發揮學生特長,培養籃球后備人才。
訓練時間:采取分散至集中相結合訓練方式,在可以充足的時間可以進行個人輔導訓練,在每天早上7:007:30集中訓練。
訓練方法:由于籃球隊隊員都不是特招的,所以,在保證訓練的同時不能影響他們的學習,在訓練中不能給他們上大強度的素質練習,在學期內主要是以熟悉球性為主。
訓練中注意的問題:
1、注意安全,訓練前檢查場地、服裝、鞋子,做好準備活動,訓練強度要適度。
2、加強管理,要求運動員訓練做到不缺席,不遲到,不早退,自覺訓練,保證訓練時間和質量。培養頑強的風格和務實的精神。
3、聯系家長和老師,密切注意隊員的'文化學習情況。
4、強調學生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不能拍球、傳球等,要注意安全。
訓練內容:
第四周:熟悉球性練習為主(首先就是要學會用手腕拍球然后用手指黏球;其次要學會繞球,培養良好的球感,例如繞頸饒腰等;最后就要學會跑動中的運球,不求快求穩。)
第五周:同上
第六周:同上
第七周:同上(考核球性)
第八周:傳接球(雙手胸前、肩上、頭頂,單手擊地、肩上等)
第九周:同上
第十周:同上
第十一周:同上
第十二周:同上(考核傳接球)
第十三周:運球和三步上籃(運球: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急起急停運球;三步上籃:原地練習、運球練習)
第十四周:同上
第十五周:同上
第十六周:同上(考核運球上籃)
第十七周:運球、三步上籃、原地投籃混合訓練。
第十八周:同上
第十九周:同上
第二十周:同上
第二十一周:綜合考核、總結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15
一、課程名稱:
籃球
二、授課對象:
4、5、6年級學生
三、課程目標:
5—6年級學生在一定的競爭環境中學習,掌握雙手胸前傳接球,單、雙手投籃,多點三步上籃以及教學比賽,攻防戰術學習等,籃球教學計劃。
四、課程理念
小籃球是一項集體競技、健身、娛樂和益智為一體的集體性運動項目,集體運動的對抗性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活動游戲性和觀賞的娛樂性以及各種傳媒的效應,都是吸引小學生參與籃球活動的重要因素,使得籃球成為小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也使得小籃球成為小學生最熱門的教學內容。
“小籃球校本課程”的實施開展,首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加大對學生的宣傳力度,小籃球是我市“校本課程”中的一個重點項目;籃球也是我市傳統項目,為此我們為了繼承我市的優良傳統,將籃球項目推廣普及到全市中小學生,其次體育課程越來越被國家所重視(體育學科納入中考),深受家長和學生喜歡。因此小籃球為校本教材,貫徹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為學生健康鍛煉和身心健康服務。
五、課程實施:
(一)實施形式:
1、課時安排:每周1課時,可以得用課外時間為課時。
2、組織形式:采用班級活動、小組活動、合班活動或跨班級活動。
3、活動地點:校內。
4、活動準備:提高思想認識,大力宣傳開發小籃球課本課程的重大意義。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案、計劃及有關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內開展各種比賽及展示活動,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的方法開展籃球友誼賽。
(二)實施辦法:
1、堅持以發展學生興趣入手、堅持從提高學生技術技能為本。
2、堅持每節課安排球性練習,各種運球練習。
3、教師對技術教學、動作要規范。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及提高學生籃球技術教學相結合。
5、明確考查內容,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促進學習。
6、實行1人一球或2人一球,提高練習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7、堅持每周一次全校性籃球練習活動。
8、實行每年一次陽光體育展示活動,為創造校園籃球文化增添色彩。
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 篇16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活躍學校的氣氛,豐富學生業余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籃球興趣,發展學生的籃球技、戰術水平,提高籃球技術水平。
二、教練:
三、人員組成:(條件)
1、熱愛籃球運動,具有一定的籃球技術基礎或者雖無基礎但特別酷愛籃球運動的同學。
2、身體健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3、思想健康,能遵守校紀校規
4、學習態度端正
四、訓練時間:
每周二、三、四下午課外活動至晚飯
五、訓練指導思想:
① 抓好思想作風建設,狠抓紀律;
②提高身體素質:重點提升隊員的體力、身體對抗性以及手腕力量; ③狠抓基本功:重點抓投籃、一對一防守、傳接球、移動;
④以賽代練:每月爭取2場以上的教學比賽,通過比賽提高隊員技戰術水平。
- 更多精彩的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歡迎繼續瀏覽:高中籃球投籃單元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