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動詞寫一段話
發表時間:2025-05-11用動詞寫一段話(精華二十四篇)。
用動詞寫一段話 篇1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2.反復朗讀文章精彩描寫的段落,把握文章敘事寫景井然有序的特點,品味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豐富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朗讀發現文中的童真童趣,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理解課文運用對比的寫法,表達對兩種不同生活的熱愛留戀。
【學習重點、難點】
1.學習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品味優美的語言。
2.文章表現的主題思想,插敘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寬闊的原野,在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飛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蕩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顆敏銳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記憶都會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們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解魯迅先生童年的記憶。思考作者是怎樣把童年時自己對美麗自然景物的愛,對動人的民間傳說的愛,對繪畫的愛,對讀書學習的愛,對學識淵博的人的愛,對一切新鮮活潑的生活的愛,真切動人地表現出來。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及中間的過渡段,劃上記號。寫出自己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總體上的感受。
從開始“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自由快樂)的百草園
(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
①用自己的話概述百草園為什么是“我的樂園”。
春夏秋季優美的景色;長媽媽講的神秘的故事;冬天捕鳥的樂趣。
②文中的過渡段起什么作用?
表現了我對百草園的戀戀不舍和依依惜別之情。
③“我”是否知道被送到書塾去的原因?從哪里可以看出?后帶著情感讀這一段,看誰讀得好。
用疑問、猜測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表現了“我”告別百草園時在心里引起的震蕩、依戀和無奈的感情。
二、精讀課文重點研討
1.讀第一段。思考:
①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句話的意思。“似乎”與“確鑿”是否有矛盾?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確定,確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確定是因為“連那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經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為追憶兒童時的生活,又都歷歷在目。
②第二段寫景非常精彩,你認為精彩在哪方面,為什么?
這段景物描寫層次分明,從描寫的對象看,先寫植物,后寫動物,再寫植物;從描寫的范圍看,是先寫整體,再寫局部,從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視覺,又有聽覺、觸覺和味覺;描寫菜畦、桑葚,突出它們的顏色;描寫皂莢樹、木蓮的果實、何首烏的根,突出它們的形態;描寫蟬、油蛉、蟋蟀,突出它們的聲音;描寫黃蜂、叫天子,則突出它們的動作,使我們感到百草園確實是色彩斑斕、生機勃勃。
帶著感情與想象品讀這段優美的文字。
③作者描寫了百草園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如何將這些景物聯系在一起?這個句式有什么特點?
④課文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描繪景物的,我們不難看出童年時代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體現出來?
從“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煙霧從后竅噴出的神態到接連不斷地拔起何首烏的動作,我們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個貪玩、淘氣,活潑、天真、逗人喜愛、求知欲強的孩子。
⑤速讀4——6段。思考:插敘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⑥速讀7——8段。找出雪地捕鳥的描寫。劃出動詞,再品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a掃開;b打掃;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享受,對自由歡樂的追求……
⑦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鳥”的寫法,用不少于六個動詞寫一個游戲或一項活動(如釣魚、溜冰、騎自行車等),注意用詞準確。
2.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①作者寫在三味書屋上學時,折臘梅花、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畫畫等的目的是什么?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就算是在三味書屋也不乏樂趣。對草木蟲鳥的獨特享受,對自由歡樂的追求……
②閱讀課文“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拗過去”這幾段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A.對于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有人認為在作者看來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認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試從文中找出能證明你觀點的句子,略作分析。如果你認為三味書屋也是充滿樂趣的,那請你說說三味書屋的樂趣與百草園的樂趣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不同點如: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于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于對知識與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只能暫借片刻逍遙……
B.你認為三味書屋先生是怎樣的人?童年魯迅對先生是什么態度?
言之有理即可。如:他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和藹、對學生嚴而不厲的先生。先生一是知識淵博,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二是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
三、品讀感悟理解主題
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A.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C.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學生可討論研討,自由發言,不作統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結束語:
魯迅先生用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調回憶自己的童年,獲得些許溫馨,聊以慰藉自己現實的孤寂與苦悶。歌頌了自由快樂、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發自己對童年的喜愛眷戀的心情。童年是我們每個人永遠的記憶,冰心詩言“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同學們,讓我們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永遠留在記憶中。
用動詞寫一段話 篇2
一、字詞盤點
1、字
(1)難讀的字
詣(yì)、弦(xián)、窈(yǎo)、窕(tiǎo)、*(huì)
涕(tì)、軋(yà)、憎(zēng)、胚(pēi)、禍(huò)
患(huàn)、賦(fù)、癡(chī)、伊(yī)、窘(jiǒng)
(2)難寫的字
“梁”:右上角不要寫成“刃”,漏掉后一點。
“紐”:右部是“丑”,中間橫畫不要出頭。
“貌”:右上角是“白”,不要多寫一橫。
“倉”:下部是“?”,上部“人”要覆蓋住下部。
“享”:下部是“子”,不要寫成“了”。
2、詞
(1)必須掌握的詞
梁國、家禽、拇指、搔癢、*物、螺絲、紐扣
渺小、享樂附庸、愛憎、相貌、鼻涕、軋傷
左膀右臂、養尊處優、情不自禁、隨心所欲
絞盡腦汁、不懷好意
(2)近義詞
消受~享受、扶襯~幫扶、姿態~姿勢
機敏~機靈、堂皇~氣派、渺小~微小
差異~差別、構造~結構、規律~規則
禍患~災難、懲罰~懲治、迷戀~癡迷
澄澈~清澈、輕盈~輕巧、天賦~天分
淘氣~頑皮、羞愧~慚愧、驅逐~驅趕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絞盡腦汁~費盡心機
(3)反義詞
感謝—埋怨、團結—分 裂、薄弱—雄厚
渺小—偉大、機敏—遲鈍、養尊處優—含辛茹苦
直直落落—彎彎曲曲、懲罰—獎賞、澄澈—渾濁
輕盈—笨重、進化—退化、簡單—復雜
安慰—打擊、隨心所欲—謹小慎微
一本正經—嬉皮笑臉
(4)詞語歸類
①量詞
十根手指、兩個關節、一個拳頭
一段時間、一個月、一條理由
②修飾詞
不同的姿態、強硬的曲線、優美的花瓣
討巧的事、青青的草地、澄澈的湖面
奇妙的問題、安靜得出奇、漲得通紅
氣得臉色蒼白
③動詞
拉胡琴、翻書頁、撳電鈴、推動筆桿、打電話
扳機槍、打算盤、擰螺絲、解紐扣、研脂粉
蘸藥末、戴戒指、掏掏耳朵、抹抹鼻涕
招來禍患、笑塌房頂
④特殊詞語
AABB式詞語:直直落落、清清楚楚
類似的詞語:是是非非、勻勻實實、平平整整
明明白白、坦坦蕩蕩
含有反義詞的成語:左膀右臂
類似的詞語:左鄰右舍、南征北戰、東奔西走
天翻地覆、上行下效
含有數字的成語:一本正經
類似的詞語:三心二意、五湖四海、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一心一意
二、佳句積累
1、排比句
(1)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由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重東西翻倒去,叫他用勁扳??;要讀書了,叫他翻書頁;要進門,叫他撳電鈴。
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2)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多。
寫出了食指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點。
(3)后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樹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
寫出了“我”飛翔的地點有很多,體現了“我”豐富的想象力。
2、比喻句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體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左膀右臂,片刻不離。
形象地寫出了中指的優越地位,點明了他地位優、相貌堂皇的原因。
3、反問句
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
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蘭花是優美的,所以無名指和小指也是優美的,也點出了兩者在藝術表現方面的作用。
4、哲理句
(1)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主旨句。以手指的全體來比喻人的全體,闡明了“團結就是力量”的主題。
(2)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 害的風險。
這句話一語雙關,一方面寫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實際情況,如哥白尼、布魯諾等科學家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另一方面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不足為奇了。
考試點睛:賞析句子是考試中常見的考點。常見的考查形式有:①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以及表達效果。②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妙處。③句子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三、考試熱點
1、《楊氏之子》常以按要求填空和課文賞析的形式出現。
2、《手指》常以幽默語句賞析以及課內閱讀的形式出現,常考的段落是第2~5自然段。
3、習作考查的是漫畫的啟示,重點考查觀察漫畫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需要重點掌握其寫法。
用動詞寫一段話 篇3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F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后來呢?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么都沒有,費了半天力,促住的不過三四只。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里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罷……都無從知道??偠灾何覍⒉荒艹5桨俨輬@了。Ade(德語,再見的意思),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F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后來,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
此篇初發表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九期。
用動詞寫一段話 篇4
花園里的花真美??!它們形態各異,色彩斑斕。有些花花瓣小巧遠看像天上的星星,有些花花瓣大氣像高傲的丹頂鶴。有些花鮮紅似火,有些花潔白如雪。有些花濃香撲鼻,遠遠就能聞到;有些花香若有若無,必須湊近點才能聞到。
用動詞寫一段話 篇5
狗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千差萬別,我可喜歡他們了。有些狗身材龐大,重達上百斤;有些狗小巧玲瓏,體重只有幾斤。有些狗兇猛異常,看上去很嚇人;有些狗溫順可愛,看上去善解人意。有些狗反應迅速,善于奔跑;有些狗動作遲緩,顯得懶洋洋的。
用動詞寫一段話 篇6
西雙版納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
這一天,人們提著桶,端著盆,早早地來到了大街上。大街的兩旁早已準備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衣領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
地上鋪滿了火紅的鳳凰花瓣,空中回響著歡樂的象腳鼓點。大家唱著歌,跳著舞,賽起了龍舟,放起了煙火,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h2 style="color: #333;padding:10px; background: #ffe5dd;border: 1px dashed #ffc8b6;border-left: 3px solid #fa6d3f;">用動詞寫一段話 篇7
城市里的房子真多啊,有些房子高大雄偉,有些房子低小破舊長滿了青苔;有些房屋奇物稀少,有些房子平凡常見;有些房子多熱鬧,有些房子卻清淡無聊,有些房子美麗引人,有些房子丑極人嫌。
用動詞寫一段話 篇8
一、交流平臺
我發現本單元的課文,語言都很有特點,有的是通過巧妙的對話來講述故事,有的敘述的語言很風趣。
我拓展,我積累(體會語言的魅力)
1、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有名的潑婦,動不動就作河東獅子吼,而蘇格拉底從不發火。他說,娶妻有如馭馬,馭馬沒什么可學,娶個悍婦潑婦,于自己修身養性倒是大有好處。有一天,妻子在家里吵鬧不休,蘇格拉底忍無可忍,只好出門。正走到門口,妻子從樓上倒下一盆污水,淋在蘇格拉底的頭上。蘇格拉底心平氣和地說:“我早就曉得,雷霆過后必有甘霖。”一個自我解嘲,把一腔怒火沖個煙消云散,他又迅速進入哲學思考。
2、,周恩來接見的美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馬路?”他聽后沒有急于用刺人的話反駁,而是妙趣橫生地說:“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馬路?!边@個美國記者仍不死心,繼續出難題:“總理閣下,在我們美國,人們都是仰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么低頭走路,這又怎么解釋呢?”周總理笑著說:“這不奇怪,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了,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是低著頭走了?!庇浾哂謫枺骸爸袊F在有四億人,需要修多少廁所?”這純屬無稽之談,可是,在這樣的外交場合,又不便回絕,周總理輕輕一笑,回答道:“兩個!一個男廁所,一個女廁所。”
面對美國記者三次不懷好意地追問,周恩來總理都能機智巧妙地應對,并且不失中國的顏面。
仿寫示例:
游子回到家鄉
1、游子是三月天的紙鳶。即使走得再遠,終歸屬的也永遠都是自己的故土。
2、十幾年過去了,當他回到久違的家鄉時,特別興奮,他像只猴子,一路活蹦亂跳,東張西望。
雨點落在窗玻璃上
1、雨點像鐵錘一下猛烈的敲打著窗戶。
2、雨點落在窗戶玻璃上,滴答滴答……那聲音真悅耳,仿佛鋼琴師敲出的美妙音符。
遠處傳來一聲巨響
1、遠處傳來一聲雷鳴一般的巨響,把大家從夢中驚醒了。
2、遠處傳來一聲巨響,好像悶雷滾動。
拓展積累
(1)細細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紡出的線一樣。
(2)茫茫的草原像一張無邊無際的地毯。
(3)夜空中的星星就像無數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2、讀一讀,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樣子寫一段話。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卻是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由他相都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谎鞒鰜?,叫他拼命按住;重東西翻倒去,叫他用勁扳??;要讀書了,叫他翻書頁;要進門,叫他撒電鈴。
仔細閱讀這段文字,它是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第一句總起,點明大拇指的特點——肯吃苦,第二句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詳細列舉說明了大拇指如何肯吃苦,吃了哪些苦。使人體會到了拇指具有吃苦耐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仿寫示例:
1、叮鈴鈴,下課了,操場上頓時熱鬧起來。有的三五成群,愉快地做游戲;有的在練習投籃;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繩;有的和同學一起聊天。
2、螺絲是不起眼的,但它的用途卻是廣泛的。例如二胡、小提琴要靠它固定琴弦;鐘表要靠它連接其他零件;電視、空調、電視靠它鎖穩固;幾塊木板靠著螺絲也能裝成一把椅子。
三、書寫提示
教材中的一段文字簡要介紹了顏真卿書法的特點及代表作,并選取了顏真卿《勤禮碑》的部分內容,讓我們對顏真卿書法有了初步了解。我們還可以找顏真卿的字帖,好好臨摹,好好練習,把字寫好。
用動詞寫一段話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6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潑水節的情景。
教學重點:
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聽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學第1—2自然段。
(1)齊讀第1自然段。
(2)這一天終于來臨了:指讀“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幾個詞寫出了人們盼望潑水節的到來?(板書:早早、早已)
通過你的聲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讀出來。
b、你看,就連那清水有的灑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學們,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類似的句子。
c、生回憶說。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說一句話嗎?
e、有感情齊讀第一句。
(3)指導讀書“開始潑水了————-人人臉上笑開了花”部分。
a、開始潑水了,怎么潑的呢?————-讀讀書,可做做動作。
b、看看圖,你如果參加潑水節,你希望是誰?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課文。
(4)指導讀書“清水是吉詳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興呢!”部分。
a、喜歡過潑水節嗎?指名答。
b、指名朗讀“怎么能不高興呢!”讀好感嘆句。
(5)有感情地齊讀第2自然段。
2、教學第3自然段。
(1)潑水節不僅僅潑水呢!
(2)自讀第3自然段
(3)這個自然段中也寫了一系列的動詞,寫得多么準確呀!
(4)齊讀第二句。
(5)你也能用這些一系列的動詞說一段話?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3、你還知道那些少數民族的風俗?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2、搜集一些其他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然后全班開個以“民俗”為題的讀書匯報課。
- 更多精彩的用動詞寫一段話,歡迎繼續瀏覽:用動詞寫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