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lj9t"><ins id="plj9t"></ins></wbr>
<nav id="plj9t"><listing id="plj9t"></listing></nav><em id="plj9t"><source id="plj9t"><option id="plj9t"></option></source></em>
  • <form id="plj9t"></form>
    <form id="plj9t"></form>
    <nav id="plj9t"><listing id="plj9t"></listing></nav>
    1. <form id="plj9t"><th id="plj9t"><track id="plj9t"></track></th></form>

      1. <nobr id="plj9t"><th id="plj9t"><noscript id="plj9t"></noscript></th></nobr>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發表時間:2025-05-02

        最新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集合11篇)。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1

        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煽醋魇撬椒较虻膭蛩僦本€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于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5)地球衛星的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2

        一、基本概念

        1、質點

        2、 參考系

        3、坐標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捎脧钠瘘c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即等于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3

        (1)定義:地球上的物體具有跟它的高度有關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①重力勢能是地球和物體組成的系統共有的,而不是物體單獨具有的。②重力勢能的大小和零勢能面的選取有關。③重力勢能是標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點:重力做功只決定于初、末位置間的.高度差,與物體的運動路徑無關。WG=mgh.

        (3)做功跟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即。

        3.探究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動能大小與物體質量和速度有關。

        實驗研究:研究對象:小鋼球方法:控制變量。

        ·如何判斷動能大?。嚎葱′撉蚰芡苿幽緣K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變:使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則到達斜面底端時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變鋼球速度:使鋼球從不同高度滾下。

        ③分析歸納:保持鋼球質量不變時結論:運動物體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保持鋼球速度不變時結論:運動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④得出結論:物體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質量越大動能也越大。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4

        重力

        定義: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說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系。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說明:

        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系。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

        ①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布有關。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

        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于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5篇分享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5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速度-時間關系式:

        (2)位移-時間關系式:

        (3)位移-速度關系式:

        三個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余兩個。

        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v、a為矢量及正、負號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題時要有正方向的規定。

        2.常用推論

        (1)平均速度公式:

        (2)一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

        (4)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位移之差為常數(逐差相等):

        【對運動圖象的理解及應用】

        1.研究運動圖象

        (1)從圖象識別物體的運動性質

        (2)能認識圖象的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的交點坐標)的意義

        (3)能認識圖象的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的意義

        (4)能認識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的物理意義

        (5)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的物理意義

        2.x-t圖象和v-t圖象的比較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6

        合成和分解力

        1、標量和矢量:

        (1)將物理量分為矢量和標量,體現了物理問題的分類研究。

        (2)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別在于它們遵循不同的操作規則:標量用代數法;矢量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同一直線矢量的合成可以轉換為代數法,即規定某個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方向代人,相反用負方向代人,然后求代數和。最終結果的正負反映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雖然分為正負,操作規則也一樣,但不能認為是矢量,最終結果的正負不代表方向,比如:功率。

        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和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其效果與幾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種力稱為那些力的合力,那些力稱為這種力的分力。

        (2)共點力合成:

        1、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那么這些力就叫共點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力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條直線上

        a.同向:合力方向和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和力中較大的力。

        ②互成θ角-力平行四邊形定則

        三、平行四邊形定則: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來表示兩個力的向線段作為平行四邊形,其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一般規律。

        注:(1)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行的規律。

        (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注意事項:

        (1)力的合成和分解反映了物理問題的研究.

        (2)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問題方便的一種方法。當用合力代替幾種力時,合力必須與分力脫鉤,即考慮合力不能考慮分力。同樣,分解力時只考慮分力,而不是同時考慮分力.

        (3)共點兩力合力的大小范圍是

        |F1-F2|≤F合≤Fl F2。

        (4)共點三力合力的最大值為三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為零。

        (5)力分解時,應根據實際效果對物體產生的實際效果進行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方法是將作用在物體上的所有力分解到兩個垂直坐標軸上,最終分解往往是為了求合力(某個方向或總合力)。

        易錯現象:

        1.沒有掌握靜摩擦合成的可變特性

        2.不能正確分解力的作用

        3.不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7

        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物體在里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篧=Fscosa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J)

        1J=1N_

        當0<=a<派2w="">0F做正功F是動力

        當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當派/2<=a<派W<0F做負功F是阻力

        (3)總功的求法:

        W總=W1+W2+W3……Wn

        W總=F合Scosa

        2、功率

        (1)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功率是標量功率單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P=Fv。(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a在減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值

        2)汽車以恒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恒定,在逐漸減小到0)

        a恒定F不變(F=ma+f)V在增加P實逐漸增加

        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關系: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區別: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

        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

        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動能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達式Ek=1/2mv^2能是標量也是過程量

        單位:焦耳(J)1kg_^2/s^2=1J

        (2)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式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范圍:恒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于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于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恒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

        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

        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達式:Ek1+Ep1=Ek2+Ep2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8

        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9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

        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后,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后,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10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兩者運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重點)超詳細 篇11

        1、熱力學第二定律

        常見的兩種表述

        ①克勞修斯表述: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②開爾文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使之完全變成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a.“自發地”指明了熱傳遞等熱力學宏觀現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幫助。

        b.“不產生其他影響”的涵義是發生的熱力學宏觀過程只在本系統內完成,對周圍環境不產生熱力學方面的影響.如吸熱、放熱、做功等。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每一種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參與宏觀過程的方向性,進而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進行的涉及熱現象的宏觀過程都具有方向性。

        熱力學過程方向性實例

        特別提醒:熱量不可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但在有外界影響的條件下,熱量可以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如電冰箱;在引起其他變化的條件下內能可以全部轉化為機械能,如氣體的等溫膨脹過程。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

        第一類永動機不可制成是因為其違背了熱力學第一定律;

        第二類永動機:違背宏觀熱現象方向性的`機器被稱為第二類永動機.這類永動機不違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制成是因為其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是分子熱運動無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絕熱過程或孤立系統中,熵是增加的。

        3、能量耗散:系統的內能流散到周圍的環境中,沒有辦法把這些內能收集起來加以利用。

        文章來源:http://www.254789.com/zhufuyudaquan/144577.html
        陈二狗第三季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