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命速遞讀后感
發表時間:2025-05-10絕命速遞讀后感(分享六篇)。
絕命速遞讀后感 篇1
中央紅軍一零零二團團長陳樹湘,打過多次勝仗,帶了許多優秀兵。之后又被任命為中央紅軍三十四師師長。他那沉著冷靜、艱難應戰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在閩西招兵時,來了一位特殊的人:少年英雄——賴嬌嬌。
賴嬌嬌未滿18周歲,卻立志要成為一個紅軍。當他的爸爸和他與幾人交涉時,嬌嬌爸爸死活不愿兒子參軍。賴嬌嬌勸說:“理想的生活就是生活的理想?!钡拇_如此,想要過上是自己所盼的生活,就得實踐于自己的夢想。嬌嬌那種勇往直前、追逐夢想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音樂家、自由作家。在追逐夢想的旅途中,我有不少的經歷,也有不少的困難。但是,在這些“磨練”中,我也有了很大的認知。zr120.coM
我自打大班暑假,就開始練習電子琴。在2014年暑假,我要去考級。在那之前,還得學會彈《鈴兒響叮當》。這首歌難度在于:換音要快、手速跟上、雙手配合。然而,時間卻有些緊迫。眼看著考級時間一天天接近,曲子越往后的小節越難。于是,我找到老師,決定撤消考級。然而老師,卻搖了搖頭:“還記得上個學期彈琴嗎?我和大家說通過一級的人在三個星期內復習或學習《小紅帽》。當時,你一聽就慌了神,因為你正好剛過一級。但是,在往后的三個星期里,你并不是慌慌張張準備,而是從從容容備戰。最終,你準確無誤的`彈奏了《小紅帽》。說了這么多,只是讓你明白一個道理:不要因為一點小困難就被打倒,要站起來,繼續前進,才能體會到‘雷雨過后的彩虹’。”此后我又打起精神,更加努力練習。4個月后,我如愿以償收到了考級證書。賴嬌嬌,不也有這樣的體會,這樣的精神嗎?
我在寫作方面,也有自己的理想。三年級時,我從自己寫的幾十篇作文中,精挑細選了五篇作文,直接輸入電腦中。我請來爸爸媽媽欣賞我的“佳作”。不出五分鐘,爸爸媽媽就左一句“字又打錯了,原稿上怎么寫的?”,右一句“又寫病句了,看看什么樣兒!”。我聽得滿臉通紅,低下了頭。爸爸媽媽走后,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沒有半點馬虎地修改了許多遍,并認真核對了字、詞。過了幾天,我又請來他們,然而他們又說了起來。前一句“這里多用些修辭手法、四字詞”,后一句“描寫要細致,一處一處寫,不要東一下西一下”。無奈之下,我只好又仔細對照了幾遍。不要以為很啰嗦,其實讓人受益匪淺呢!
賴嬌嬌,也有這種敢于追逐夢想、勇往直前、知難而上的可貴精神!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把夢想當作目標,去追逐,并且在追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認知,獲得快樂!
絕命速遞讀后感 篇2
苦難是執拗的犟人,你讓他向東,他偏偏向西;苦難是倚強凌弱的偽君子,專挑軟柿子來捏;苦難是溺愛的孩子,你不給他點顏色,他就要上房揭瓦,有時還會蹬鼻子上臉;苦難是給三分顏色就要開染坊的主人,你不能唯唯諾諾,唯命是從,否則白雪映人就是你的前兆。所以,當我門面對苦難時,應堅強拼搏,勇往直前。
人,生來本來就是受苦的。弱者害怕他,從此頭頂一片黑云,你走到哪里,他就飄到哪里;強者視他為踏腳石,從此頭頂一片白云,走到哪里,哪里都是鳥語花香,歡天喜地。面對月亮,李白“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眰鬟_了對生活的失意,他自然會愁不眠;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币餐瑯觽鬟_了對生活的消極面,他自然會心如梧桐深院鎖清秋。與此截然不同的是,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眲t傳達了人老心不老,依然要彎弓射天狼的雄心壯志;張正見“長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樓”傳達了對生活的熱愛。
在面對生活的苦難時,我們不應有隨遇而安,聽天由命,一切隨緣的心。苦難像彈簧,弱小的.身體是沒法抵御,意念堅定的人方是最后的勝者。天上是不會掉下餡餅來等你拾得。如果越王勾踐當時隨遇而安,不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哪有日后的復興家國。如果當初貝多芬聽天由命,不扼住生命的咽喉,哪有后來名曲問世,給人們以精神上的食糧。如果當初韓信任性而為,不忍辱負重,哪有日后的名聞天下。有付出就有收獲。
面對困難,我們還應善始善終,戒浮戒躁,直至成為踏腳之石。這并非易事。宋代蘇東坡,對佛學很有研究。他被貶官之后,與佛印禪師關系很好。一次,他打坐下來,寫了一首偈頌:“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首偈頌從文辭上看,十分出色,在歷來稱贊佛的偈頌中,也算得是杰作。當時蘇東坡很得意,派人過長江把偈頌送給佛印禪師看。他一看就知道蘇東坡仍有我相,實際并沒有真正證悟。于是便在偈語后面批了:“放屁”兩個字,叫原人帶回去。蘇東坡一見,火冒三丈。立刻過長江找佛印禪師評理。佛印禪師笑說:“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甭犃舜嗽?,這位蘇大學士恍然大悟,無言以對。浮躁和苦難相似相容,克服苦難當先克服浮躁,沒事或煩躁時,應平心靜氣想一想,生活我們當如何度過,是悲傷還是高興?
生命在于運動,苦難害怕運動的人。我們要想攀的更高,望得更遠,就應走好當前的每一步。人生絕不相信眼淚,不相信你那可憐的目光,自強方能不息。
絕命速遞讀后感 篇3
和平是人類的美好愿望,但是一些國家和一些人為了爭奪土地、資源、財富和權力而不斷發動戰爭,尤其是近百年來,世界各地戰爭此起彼伏,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
在1914年8月14日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大戰使整個歐洲及西亞、非洲和遠東籠罩在硝煙和死亡的陰影中,15億人卷入這場戰場的漩渦,3000多萬人失去了親人,經過了4年的爭斗,終于平息了。沒想到,1939年9月1日,又發生一場更可怕的戰爭,這次戰場比1914年8月14日那場戰爭更可怕,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17億人再一次的卷入了戰斗中,9000多萬的軍人和平民在戰爭中傷亡,而財產損失高達4億美元,毀掉了森林2000萬公頃,花圃果園65萬公頃,炸死各種大型動物1億只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爆炸物掀起的良田表層的土壤達3.5億立方米,造成了許許多多的良田貧瘠,有些地方甚至成了沙漠,而且在海灣戰爭中,許多武器炸藥產生的濃煙等有害物質,加上科威特石油的大量燃燒,導致原本空間最純凈的珠穆朗瑪峰下了一場“黑雪”。還使52種鳥類滅絕,波斯灣的滅絕的水生物種類數量難以計算,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日本給中國帶來的羞辱。
1937年12月13日,日本開始攻打中國的南京。日本人在南京燒、殺、搶、淫,無惡不作,最可惡的是他們竟然玩殺人比賽,比誰殺的人多,有一個日本兵既然殺了106名中國人,他們還把活著的`中國人活活埋在地下,共殺死了中國30萬人,當審訊他們時,他們竟然說這是戰爭時刻。可中國人的心里很清楚,這次日本給我們中國帶來了羞辱,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中國是文明古國,在戰爭中,我國著名的圓明園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被燒毀??胺Q“東方文化藝術寶庫”的圓明園被毀滅。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重大損失。戰爭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和建筑物毀滅,同時還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戰爭中,遺棄、丟失在海中的武器和沉船對海水造成了嚴重污染,化學武器對環境造成課更為嚴重的危害;戰爭不禁毀掉森林有成千上萬平方萬千米,滅絕的動物更是不計其數,戰爭毀掉了原本美好的生活。
戰爭給世界帶來了災難,我喜歡沒有戰爭、沒有硝煙。和平鴿飛上蔚藍的天空,心情喜悅的少年結伴走向學校-------這一切都是美好的。讓我們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吧!
絕命速遞讀后感 篇4
人生如白駒過隙,一晃十八載已過,十八年來風風雨雨,幾次以為自己差點熬不過去,這不都不過來了嗎?可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才是最重要的。
我兩歲時就失去了母親,那時恐怕是我十八載人生中最黑暗,最傷心,最難熬的一段日子,由于母親精神不太正常,誤食了農藥,到有人發現這件事情時,為時已晚,母親不治而亡。失去了母親的孩子就像根草,四處被人瞧不起,誰都不知道我當時有多怨恨母親,竟如此狠心地拋下我們父女三人。這可叫我怎么活下去?這對一顆幼小的心靈是多么大的傷害啊!這顆幼小的心靈會被蒙上多大的陰影啊!日夜呼喚媽媽,現在卻只能撫摸著媽媽那張黑白照片黯然神傷,淚水悄無聲息滑落。多想在媽媽懷里再感受一下母愛,可媽媽卻再也回不來身邊了。那時我雖小,但總感覺生命中失去了什么挺重要的東西,心里總是空蕩蕩地發疼,除了媽媽,誰也填補不了我心里那塊空缺。
媽媽去世后,沒多久,爸爸就外出謀生去了,這次他是去了離家很遠的.地方,很有可能是不想呆在這傷心之地,怕看到有關于母親的一切。我猜父親當時心里也是籠罩著濃濃的悲傷,只是他不愿讓我們知道,所以什么也沒對我們說,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喪妻之痛。我能體會到爸爸的難處,他畢竟是家里的頂粱柱,若是他也垮了,那么我們肯定會人心大亂,更加活不下去了。他只有選擇堅強面對,為我們撐起一片天。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
母親去了,父親也遠走他鄉,家里就剩下老人小孩,這光景無比凄涼。如同失去了雙親般,我只能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爺爺奶奶便是我的再生父母,陪伴我度過了凄慘的童年。但爺爺奶奶農活繁重,總是要早起晚歸,很少有空閑時間來陪我,就把我一人鎖在家里,然后就下地干活,我餓了,痛了,哭了,都沒人理我。所以造成我心里一直缺乏安全感,總覺得無依無靠,孤苦伶仃。世界上的各種情,我寧愿從未擁有,也不愿擁有了又失去,因為失去了最親密的人的陪伴,我是那么不習慣,簡直傷心欲絕。但我內心一直很渴望有人來關懷我。如今的我,站在鏡子前,看著鏡子里那個亭亭玉立的一臉堅毅的少女,帶著自信的微笑,過得自在瀟灑,誰也不曾想到我有一個如此黑暗的童年。但正是因為苦難鑄就我強大的內心,感謝苦難,感謝自己選擇堅強面對苦難,才能一路劈荊斬棘,活得堅強,快樂。
絕命速遞讀后感 篇5
82年前,一支由6000多名閩西子弟組成的“客家軍團”,在湘江之畔沖鋒陷陣、浴血奮戰直至全軍犧牲,書寫了軍史上慘烈而悲壯的一頁,為的是掩護中央紅軍主力長征;
而今,在這些埋骨異鄉的將士再也沒有回去過的故鄉,一個幾百人的劇組穿著棉衣而來一直忙到酷夏,同樣仿佛經歷了一次長征,為的是還原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6月25日,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確定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獻禮重點項目,電視劇《絕命后衛師》在長汀順利殺青。
“這部電視劇最初有人建議我們在橫店拍,里邊什么都是現成的。但我們還是選擇到長汀拍攝,主要是為了到這里感受紅色文化、汲取紅色營養,探尋以閩西子弟為主的.紅34師把生命毫無保留地獻給黨、獻給中國革命的根源。”八一電影制片廠知名導演、《絕命后衛師》總導演董亞春說。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紅五軍團34師作為紅軍的后衛部隊,擔任著在長征路上掩護紅軍主力部隊突圍的任務。為了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紅34師與數十倍于紅軍的國民黨軍浴血奮戰。在掩護主力紅軍突破湘江的慘烈戰斗中,該師6000余人全部犧牲。
為了真實還原這段歷史,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聯合攝制電視劇《絕命后衛師》,張桐、侯勇、鄭昊、郭廣平、馬少驊、奚美娟、杜志國等眾多知名演員參演,今年4月正式開機,計劃10月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
“拍這部戲,我們劇組人員感覺自己像是經歷了一次長征。”該劇分組導演王忠偉介紹,這部戲基本上沒有內景,200多個外景幾乎都是在戰場、行軍途中,而天氣“不是暴雨就是暴曬”。
采訪中,記者見到了在劇中飾演一名通訊兵的演員孫立元,他的臉上、胳膊上、腿上都黝黑異常,“拍了這部戲,感覺戰斗年代挺艱苦的。我們年輕人真的該好好珍惜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而在董亞春眼里,閩西這片紅土地上許許多多感人的歷史故事,也大大豐富、鮮活了《絕命后衛師》的內容。那些當年發生的故事,很多被融入了劇中。
“我們注重把情節放在第一位,通過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和情節,來吸引更多80后、90后的年輕人接受該劇。”這位執導過《八路軍》《中國遠征軍》《長沙保衛戰》等眾多優秀作品的導演說,《絕命后衛師》是他拍攝的作品中傾注最多心血的一部,希望通過劇組的努力,讓觀眾能夠記住這些英勇犧牲的閩西子弟。
絕命速遞讀后感 篇6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17日晚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推出了史詩大戲《絕命后衛師》,再現紅34師在長征途中作為后衛部隊,掩護中央紅軍突破重圍,最終全師幾乎全軍覆沒的慷慨悲歌。
該劇由央視電視劇中心制作,董亞春執導,張桐、郭廣平、鄭昊、馬倫、王美英、楊俊生等演員聯袂奉獻,還有老戲骨李強、奚美娟、馬少華等的加盟。
劇中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后又適逢福建的雨季,100多天的拍攝中幾乎天天下雨,腳下的'路濕滑難行,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在雨中修建通往拍攝現場的道路,并且為了保證戰斗場景的真實感和沖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制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過程中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數千次爆炸等等真實還原了當時長征歷史的現狀!
該劇于10月17日在央視黃金檔首播,福建東南衛視也于10月18日黃金檔跟播。
- 為了您方便瀏覽更多的絕命速遞讀后感網內容,請訪問絕命速遞讀后感